窦太皇太后去世后,刘彻借口许昌和庄青翟,因办理丧事不力,果断地将二人罢免,由此展现出其雷厉风行的执政手段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紧接着,刘彻起用了自己的舅舅田蚡,担任丞相,大司农韩安国出任御史大夫。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刘彻对田蚡几乎是言听计从。
田蚡凭借着这份信任,权势日益膨胀,专横跋扈到了极致,甚至出现了“权移主上”的局面。例如,在官员任免方面,田蚡肆意安插亲信,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使得朝堂之上的权力天平逐渐向他倾斜。
然而,刘彻毕竟是一代雄主,他很快察觉到了田蚡的越界之举。通过一系列的暗示和敲打,刘彻让田蚡有所收敛,不敢再像之前那般肆意妄为。
与此同时,刘彻对于窦氏势力,则日益疏远。窦氏曾经在朝廷中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庞大的势力,但随着刘彻权力的巩固和政治策略的转变,窦氏逐渐失去了往昔的荣光。
终于,公元前 131 年,借灌夫骂座这一事件,刘彻处死了窦婴。这一举措,彻底宣告了窦氏势力的衰落。而不久之后,田蚡也离世。
原来,灌夫骂座这一事件,发生在元光四年的夏日,田蚡风光无限地迎娶了燕王的女儿为夫人。王娡特意下诏,要求众多列侯以及宗室成员纷纷前往道贺,以彰显此次联姻的隆重。
那盛大的酒席之上,本应是一片欢乐祥和之景,然而灌夫却与田蚡,起了激烈的冲突。起因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言语碰撞,又或许是长久以来矛盾的积累。总之,这场冲突瞬间打破了表面的平静。灌夫的冲动之举,让田蚡大为恼怒,遂将其扣押。
窦婴,这位重情重义之人,为了拯救灌夫,毅然上书武帝。武帝深知此事的复杂性,决定让窦婴和田蚡当廷申辩,以辨明是非曲直。
王娡对此事极为关注,派人小心翼翼地探听消息。当得知事态的发展不如她意时,她满心愤怒,开始绝食,并不断埋怨武帝,认为武帝处理不当,未能顺从她的心意。
后来,在元光五年的十月,灌夫及其家属全被定罪,这一判决犹如一道沉重的枷锁,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十二月,窦婴更是被弃市于渭城,结局令人唏嘘。
汉武帝自从窦婴、灌夫的事发生以后,内心虽对田蚡的种种举动,深感不满,但碍于太后的情面,只能选择容忍。毕竟太后在宫廷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武帝不得不考虑其感受。
元光六年,田蚡在看似荣华富贵的生活中病逝。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未停止转动。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的事被发觉。等到汉武帝听到了田蚡和淮南王勾结,以及接受淮南王钱财的事件,不禁怒从中来,气愤地说道,如果武安侯还在的话,也该灭族了。
当然,王娡在成为皇太后之后。除了大力培育和支持自己的娘家势力发展之外,她对于朝堂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有限的。不过,她虽然没有婆婆窦漪房那般操纵朝堂的机会和能力。但是,她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支持着汉武帝的春秋大业。
在历史上,很多学者都认为,王娡是有政治野心的。而她的婆婆窦漪房,就是她学习和模范的对象。其实不然,相比于窦漪房,王娡没有很好的政治空间。她的儿子汉武帝,是一个极其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王娡很难在他的身上,捞到权力。因而,王娡更多能做恶,就是对汉武帝进行规劝。
年轻时期的汉武帝,经常微服出行,深夜悄然出宫,待到次日傍晚方归。在这一次次的微服出游射猎中,武帝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他亲身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追逐着猎物时的紧张与刺激,让他忘却了宫廷中的种种束缚与压力。
然而,这种情形并未持续太久。消息不胫而走,最终传入了太后王娡耳中。太后对此颇为不满,认为皇帝此举有失体统,且存在安全隐患。武帝终因有些迫于太后的威严与压力,不敢再如以往那般肆意远行。
韩嫣高侯韩颓当之孙韩嫣,自年少时便与武帝情谊深厚,一同同窗共读,朝夕相伴。与汉武帝的私交很好,借此一路青云直上,官至上大夫之高位。
然而,韩嫣行事风格极为张扬跋扈,毫无收敛之意。他与汉武帝亲密无间,甚至同寝同食,全然忘却了君臣之间应有的礼数和分寸。
不仅如此,韩嫣出入宫闱之时,毫无顾忌,肆意妄为。更有甚者,竟传出他与后宫嫔妃之间的不清不楚的奸情。
此事传到太后王娡耳中,太后大为震怒。在她看来,后宫应当是庄重肃穆、规矩严明之地,绝不容许此等秽乱之事发生。于是,太后王娡当机立断,下令赐死韩嫣,以正宫闱之风,维护皇室尊严。
在景帝与世长辞 16 年之后,公元前 125年,王娡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然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在前 126 年的元朔三年 )。最终与汉景帝合葬于阳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