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连着好几天,王夫人哭得吃不下饭,眼看就不行了。忽然有家人来报:“海疆来了个人,说是统制大人那儿来的,说咱们家的三姑奶奶明天就到京城了。”王夫人听说探春要回来,虽说不能解宝玉失踪的忧愁,可心里还是稍微放松了一点。到了第二天,探春真的回来了。众人远远地去迎接,只见探春出落得比以前更漂亮了,穿着光鲜亮丽。她看到王夫人形容憔悴,众人眼睛红肿,也大哭起来,哭了一会儿,才行礼。又看见惜春穿着道姑的衣服,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听说宝玉心迷走失,家里又出了这么多不顺心的事,大家又哭成一团。还好探春能说会道,见识又高,慢慢地劝解了好长时间,王夫人等人的情绪才稍微好了一些。第二天,三姑爷也来了。知道家里出了这些事,探春就住下劝解众人。跟着探春的丫头老婆们也和众姐妹们聚在一起,各自诉说着分别后的事情。从此,上上下下的人,没日没夜地就等着宝玉的消息。
那天夜里五更刚过,外面几个家人跑到二门口报喜。几个小丫头顾不上告诉大丫头,直接跑进屋子就喊:“太太、奶奶们大喜啦!”王夫人以为宝玉找到了,高兴地站起来说:“在哪儿找到的?快叫他进来!”那人说:“中了第七名举人。”王夫人又问:“宝玉呢?”家人不吭声了,王夫人又慢慢坐下。探春就问:“第七名中的是谁?”家人回答说是“宝二爷”。正说着,外面又有人喊:“兰哥儿中了。”那家人赶紧出去接了报单回来禀报,说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李纨心里高兴,可因为王夫人还在为宝玉失踪难过,不敢表现出来。王夫人见贾兰中了,心里也挺欣慰,就想:“要是宝玉能回来,咱们这些人该多高兴啊!”只有宝钗心里又悲又苦,可又不好哭出来。众人都来道喜,说:“宝玉既然有中举的命,肯定不会丢的。天下哪有中了举人还迷失的道理。”王夫人等人觉得这话有道理,脸上才稍微有了点笑容。众人就趁机劝王夫人多吃点东西。这时候,三门外焙茗大声嚷嚷说:“我们二爷中了举人,肯定丢不了。”众人就问:“你怎么知道?”焙茗说:“‘一举成名天下闻’,现在二爷走到哪儿,哪儿的人都会知道。谁敢不把他送回来!”屋里的人都说:“这小子虽然没规矩,可这话没错。”惜春说:“这么大个人了,哪能说走失就走失。只怕他勘破世情,出家当和尚了,那就难找了。”这话又惹得王夫人等人大哭起来。李纨说:“从古至今,成佛作祖成神仙的,很多都是抛弃了爵位富贵的。”王夫人哭着说:“他要是抛弃父母,那就是不孝,怎么能成佛作祖呢。”探春说:“人啊,有时候太特别了也不好。二哥哥生来就带着那块玉,大家都觉得是好事,现在看来,都是这块玉惹的祸。要是再过几天还找不到,我不是想让太太生气,可能真的有什么缘由,那就只能当没生过这个哥哥了。要是他真有什么来头,成了正果,那也是太太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宝钗听了不说话,袭人哪里忍得住,心里一疼,脑袋一晕,就栽倒了。王夫人见她可怜,叫人扶她回去休息。贾环见哥哥侄儿都中了,又想起巧姐儿的事,特别不好意思,只埋怨蔷芸两个人,知道探春回来,这事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又不敢躲开,这几天就像坐在针毡上,难受极了。
第二天,贾兰只好先去谢恩,知道甄宝玉也中了,大家互相道贺,说起同年之谊。又提到贾宝玉心迷走失的事,甄宝玉叹息着劝慰。知贡举的把考中的卷子呈给皇上看,皇上一篇一篇地批阅,看到中举的文章都写得平正通达。看到第七名贾宝玉是金陵籍贯,第一百三十名又是金陵贾兰,皇上就传旨询问,这两个姓贾的是金陵人氏,是不是贾妃一族。大臣领命出来,传贾宝玉贾兰问话,贾兰把宝玉场后迷失的事说了,又把贾家三代的情况详细说明,大臣代为转奏。皇上最是圣明仁德,想起贾氏家族的功勋,就命大臣查复,大臣便仔细地奏明情况。皇上很怜悯他们,又命有司把贾赦犯罪的情由查清楚呈上来。皇上又看到海疆靖寇班师善后事宜的奏章,上面说海宴河清,万民乐业。皇上龙心大悦,命九卿叙功议赏,还大赦天下。贾兰等朝臣散后拜了座师,又听说朝内有大赦的消息,就回府告诉了王夫人等人。全家人这才稍微有了点喜色,只盼着宝玉能回来。薛姨妈更是高兴,打算给儿子赎罪。
有一天,有人来报甄老爷和三姑爷来道喜,王夫人就叫贾兰出去接待。不多会儿,贾兰笑嘻嘻地回王夫人说:“太太们大喜了。甄老伯在朝内听说有旨意,大老爷的罪名免了,珍大爷不但免了罪,还能继续袭宁国三等世职。荣国世职还是老爷袭,等丁忧服满,还升工部郎中。抄家的家产,全都赏还回来。二叔的文章,皇上看了很喜欢,问知是元妃兄弟,北静王还奏说人品也好,皇上传旨召见,众大臣奏称据伊侄贾兰回称出场时迷失,现在各处寻访,皇上降旨着五营各衙门用心寻访。这旨意一下,请太太们放心,皇上这么圣恩,肯定能找得到。”王夫人等人才都互相道贺,高兴起来。只有贾环等人心里着急,还在四处找寻巧姐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