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四
秦钟带着秦五秦六来到了安大人的府邸前。
秦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上前递上了自己的名帖。
不一会儿,一个家丁走了出来,说道:“大人有请秦公子。”秦钟跟着家丁走进了府邸。
秦钟走进了书房,只见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书桌前批阅公文。他便是昨日见过的府君安荀大人。秦钟连忙上前,行礼道:“在下秦钟,前来向大人报到。”
安大人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仔细地打量着秦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赏,说道:“贤侄免礼,听闻你在来的路上还擒获了一群山贼,真是英勇可嘉。”
秦钟谦虚地说道:“大人过奖了,这不过是在下分内之事。”
安大人点了点头,说道:“贤侄才华出众,本官打算先让你滑州的渭南县做一任县令,你可愿意?”
安荀的想法与秦钟不谋而合,秦钟连忙行礼道:“多谢大人信任,在下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
安大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你先下去休息几日,过几日就正式去上任!”
秦钟告退后,走出了书房。
安雪儿早就得到消息,所以一直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看到秦钟出来,连忙迎了上去,问道:“秦公子,我伯父如何安排你?”
秦钟笑着说道:“安大人让我先去担任渭南县县令一职!”
安雪儿听后,心中十分高兴,说道:“恭喜秦公子,县令一职虽不算高,但也是个很好的历练机会,雪儿相信以秦公子的本事,日后定能步步高升。”
秦钟看着安雪儿那真诚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说道:“多谢安姑娘吉言,日后还望安姑娘多多指教。”
安雪儿脸颊一红,轻声说道:“秦公子客气了,小女子哪有什么可指教的!”
“安姑娘,明日在下就准备出发前往渭南县了,今日就算是和姑娘告别了!”秦钟有些不舍的说着。
“秦公子,记得一定要写信来!”安雪儿期待的眼神闪闪发光。
“放心!到了渭南县,我一定给你写信!”秦钟微笑的承诺。
………
四月初五,天刚蒙蒙亮,晨曦的微光似轻柔的纱幔,缓缓地笼罩了整个长安城。
秦钟早早便起了身,他站在窗前,望着那渐渐亮堂起来的天空,心中满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豪情。
今日,他就要领着秦五、秦六踏上前往渭南县上任县令的征程了,这可是他梦寐以求、靠自己打拼来的机会,
从此,他再也不用依靠父亲和姐姐的庇护,能堂堂正正地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秦钟身着崭新的官服,头戴乌纱帽,整个人显得英姿飒爽。他在铜镜前仔细地整理着衣冠,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秦五和秦六在一旁帮忙,秦五笑着说:“少爷,您今儿个这打扮,真是威风极了,到了渭南县,那些百姓见了,肯定都得服服帖帖的。”秦钟嘴角上扬,自信满满地说道:“那是自然,我此番去,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让大家瞧瞧我秦钟的本事。”
秦六也在一旁附和道:“少爷您一向聪慧过人,又有这为官的志向,这渭南县县令的位置,您肯定能坐得稳稳当当的。”
收拾妥当后,三人便出了门。门外,一辆马车早已等候多时,驾车的马夫精神抖擞,马匹也昂首嘶鸣,似在为他们的远行鼓劲。
秦钟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向马车,秦五和秦六骑着马紧随其后。
马车缓缓驶出长安城,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秦钟坐在车内,心情格外舒畅。
他望着窗外的景色,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诉说着新的希望。
秦钟转头对秦五和秦六说:“你们看这田园风光,多美啊!到了渭南县,我定要好好治理,让百姓们都过上富足的日子。”
秦五点头道:“少爷,您心怀百姓,这是百姓们的福气啊。不过,听说渭南县的情况有些复杂,咱们可得多留个心眼。”
秦钟微微皱眉,说道:“我自然知道,越是复杂的地方,越能体现我的能力。我就不信,我秦钟还治理不好一个小小的渭南县。”
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遇到了不少有趣的人和事。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小镇上休息,看到一群孩子在街边玩耍。秦钟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和孩子们聊了起来。他问孩子们生活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心愿。孩子们天真无邪地回答着,有的说希望能有更多的粮食吃,有的说希望能有新衣服穿。秦钟听了,心中一阵酸涩,他暗暗下定决心,到了渭南县,一定要让这些孩子都能过上好日子。
秦五和秦六在一旁看着秦钟和孩子们的互动,心中也很是感动。秦六感慨道:“少爷,您真是心地善良啊,对这些孩子都这么上心。”秦钟笑着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过得好,国家才有希望。我身为一县之令,自然要为他们谋福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