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杨逍卸下皇帝的重担后,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手中仍握有不少权力,也腾出了大把闲暇时光来修习武艺。
然而,他的母亲赵凌萱却对他的这般行径颇不理解,心中只道儿子有些不务正业。
赵凌萱身为大宋公主,自幼在宫中长大,当时大宋江山风雨飘摇,历经诸多波折,她的想法与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儿子杨逍大相径庭。
故而,她总觉得儿子不够争气,有愧于列祖列宗。
自杨浩前往武当山修仙之后,对夫人们的关心与陪伴渐少,赵凌萱心中愈发郁郁寡欢。
久而久之,竟一病不起。此后,杨浩想尽了各种法子,遍请名医为其诊治,却无奈药石效果一般。
原来,赵凌萱心中积郁成疾,病情始终不见好转,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五个月后,赵凌萱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五岁。
杨浩看着夫人赵凌萱离世,心痛万分。回想起来,自己为了修仙,确实疏忽了对她的关怀。
为了弥补心中这份深深的歉意,他特意在武当山寻了一处风水宝地,将赵凌萱厚葬于此。
同时,他把其余五位夫人都召集在一起,共同缅怀故人,展望未来。
此时,李莫愁、小龙女、华筝、穆念慈、公孙绿萼纷纷前来到了议事厅。
但见李莫愁、华筝、穆念慈皆已年逾八旬,不复当年青春模样,满头银发如雪,杨浩瞧着她们容颜老去,心中满是疼惜。
就连那最为年轻的公孙绿萼,如今也已年近五十。
回想起她们年轻时与自己相伴的点点滴滴,杨浩不禁由衷感叹:“果真是岁月无情啊!”心中陡然涌起一阵伤悲。
李莫愁见杨浩如此感伤,赶忙轻声安慰道:
“夫君,逝者已逝,小妹的离去,我们姐妹也痛心不已。还请你节哀顺变。”
杨浩心中一阵暖意,他之所以这般伤感,并非仅仅痛惜赵凌萱的离世,更是联想到眼前诸位夫人的年华老去。
当下,他轻轻将李莫愁拉入怀中,感慨道:
“莫愁啊,转瞬之间,咱们相伴已近六十载了吧。至今我仍记得初见你时,你还是个小姑娘,坐在终南山那河流中的石头上,悠然吹笛的模样,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李莫愁听闻,也不禁陷入回忆,一脸感伤地说道:
“是啊,夫君。初次见你时,你还不会武功,被我一脚踢进河里,差点淹死呢。”
想到此处,李莫愁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微笑。
杨浩也笑道:
“是啊,莫愁,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呐。这么多年,我一直想问你,与我相伴的这些年,你可幸福?”
李莫愁听杨浩这么一问,心中微微诧异,暗自思忖,夫君今日怎会突然问起这个话题?
或许是近些年来,师父、父母接连离世,他心中有所感触吧。当下,她轻声答道:
“夫君,这一生能与你白头偕老,是我莫大的幸运。若有来生,我依然愿意嫁给你。”
杨浩听李莫愁这般深情表白,心中感慨万千,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随后,杨浩走到华筝公主身旁,轻声问道:
“华筝,当年你一人背井离乡,从大漠追随我而来。就连你父王和兄长离世都未回去看望。你可曾后悔当年的决定?”
华筝听闻,忙依偎进杨浩怀中,柔声道:
“夫君,华筝从不后悔。虽自跟随你后,离开了故乡大漠,但夫君待我情深意重,如今我们的儿子也已贵为皇上,华筝这一生,也算无憾了。”
杨浩又转身看向穆念慈,轻轻抚着穆念慈的满头银发,说道:
“念慈,我至今仍清晰记得初见你时,你与义父一同来终南山寻我的模样。那时义父正准备为咱俩指婚,却遭到莫愁的强烈反对。”
穆念慈听后,也不禁陷入回忆,微笑着说道:
“是啊,那时莫愁姐姐重伤义父,我还与姐姐大打出手呢。”
李莫愁听穆念慈这般说,略带不好意思地说道:
“夫君,那时我还年轻,见你义父指婚,又觉妹妹生得貌美,担心从此会失去你,这才做出了一些过激的举动。如今想来,当年可真是荒唐可笑。”
说罢,杨浩、穆念慈与李莫愁相视而笑。
穆念慈接着说道:
“对了,夫君,我打算过些日子下山一趟。”
杨浩疑惑地问道:
“下山?念慈,你下山所为何事?”
“我准备前往临安城,许久未见女儿如烟了。另外,我还想回牛家村看看父母的故居,去他们坟前祭拜一番。”
穆念慈突然生出归乡之念,想要回故乡看一看。
杨浩一听,顿时明白过来,点头道:
“也是啊,咱们确实已有许多年未回临安城了。只是如今,为夫一方面要修仙,另一方面还要与几位姐妹处理些事务,实在抽不开身。
念慈,你一人回去,可要万事小心。你打算何时动身?”
“明日便启程。”
“这么急?”
穆念慈点了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