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人类中的一半的蛋白质中的氮是由用这种方法达到最初的固定的,而其余氮是由固氮细菌和古细菌生产的。
这个实验首先在1908年由弗里茨·哈伯进行。于1910年,Carl Bosch于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工作时,成功把这个实验商业化,使之符合成本效益。
这个实验最早期于1911年被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
之前,德国要制作氨气需要从智利进口硝酸钠,但由于战争使其供应不稳定。
最终,哈伯也以此项发明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合成氨的原料氮气来自于空气(以液态空气的分馏取得),氢气来自于水和燃料。
原料气包含杂质,因此在参与反应前需要去除杂质,即原料气的净化。
第一步先把原料中的硫化物清除,是因为硫化物会毒害哈柏法所使用的催化剂。
催化加氢可以把有机硫化物变成硫化氢:
H2+ RSH → RH + H2S(g)
产生的硫化氢会被氧化锌吸收,变成水和硫化锌:
H2S + ZnO → ZnS + H2O
在镍的催化下与水反应,经脱硫的碳氢化合物(如甲烷)转变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CH4+ H2O → CO + 3 H2
一氧化碳与水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及制造更多的氢气:
CO + H2O → CO2+ H2(可逆反应)
接下来二氧化碳可经2-氨基乙醇溶液吸收或使用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在此使用具有专利的固态吸附媒介)清除。
制备氢的最后步骤是以使用催化剂的甲烷化(methanation)移除在氢气中残留的少量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
CO + 3 H2→ CH4+ H2O
CO2+ 4 H2→ CH4+ 2 H2O
水蒸气重组,一氧化碳变换,清除二氧化碳及甲烷化的步骤在25至35巴(10帕)的压强进行。
由于化石燃料短缺,制氨用的氢理论上可以用水的电解(现今4%的氢由电解制备)或热化裂解(thermal chemical cracking)制得,但现在来说,这些方法都是不实际的。
热裂解所需的热能可以从核能反应中取得,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水力发电产的的过剩电能可以用来电解水制氢。
现在为止,从空气及燃料制氨以外的替代方案是不经济的,而且这些方法对环保的作用仍未被确定。
步骤过程:
合成氨的反应是在高压环境的合成塔中完成的,氮气和氢气混合后经过压缩从塔的上部进入合成塔。
经过合成塔下部的热交换器,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并进入放有触媒(催化剂)的接触室。
在接触室,一部分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合成了氨,混有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经过热交换器离开合成塔。
混合气体要经由冷凝器,将氨液化,因而将氨分离出来,而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经压缩再次送入合成塔,最终形成循环。
而这样做也更加节省原料,可以循环利用。
实际上硫酸合成工业中也有类似应用。)
喜欢撸枪种田,创异世核谐!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撸枪种田,创异世核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