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国公府已是傍晚,叶明刚进门就被叫去了书房。父亲叶凌云正在看公文,见他进来,放下手中的笔。
"听说你今天又去庄子上折腾那些农具了?"叶凌云虽是质问的语气,眼中却带着笑意。
自从儿子做生意以后,不仅帮家里赚了不少钱,还提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点子,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既惊讶又骄傲。
"爹,那不是折腾,是改良。"叶明笑嘻嘻地坐下,"我跟您保证,用了我这些方法,今年封地的收成至少能多三成。"
"三成?"叶凌云挑了挑眉,"你可知这话要是传出去,会有多少人笑话你年少轻狂?"
"让他们笑去。"叶明毫不在意,"等秋收见分晓,看谁笑到最后。"
叶凌云摇摇头,换了个话题:"崔家那边没再找麻烦吧?"
"暂时没有。"叶明收敛了笑容,"不过以崔老爷的性子,吃了这么大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已经让各处产业都加强了防备。"
"嗯,小心为上。"叶凌云点点头,"对了,太子殿下派人来传话,说明日要来府上找你。"
叶明眼睛一亮:"表哥要来?正好,我有新点子要跟他商量。"
第二天上午,太子李君泽果然微服来访。
"表弟,听说你又搞出新花样了?"李君泽一进门就笑着问道,随手将披风递给随从。
叶明亲自给太子斟茶:"表哥消息真灵通。没错,我改良了几样农具,还研究出新的堆肥方法,正准备在春耕时推广。"
李君泽啜了一口茶,眼中闪过精光:"你可知朝中那些世家为何能一手遮天?"
叶明一愣,随即会意:"因为他们掌握了土地和粮食。"
"正是。"李君泽放下茶盏,"大庆七成以上的良田都在世家手中,百姓种他们的地,吃他们控制的粮,自然要看他们脸色。父皇想改革,却处处受制,就是因为粮仓在别人手里。"
叶明若有所思:"所以表哥的意思是..."
"你这些农耕改良若真能提高产量,不仅能让国公府和公主府的封地增收,更能作为示范,逐步推广全国。"李君泽压低声音,"若能打破世家对粮食的控制,朝局必将大变。"
叶明心跳加速,他之前只想着提高自家收入,却忽略了这点。现在看来,这农耕改革的意义远比想象中重大。
"我明白了。"叶明郑重地点头,"我会尽快在父母封地全面推行新方法,做出成效后,再想办法推广。"
李君泽满意地笑了:"需要什么支持尽管开口。对了,听说你接手崔家产业后经营得风生水起?"
提到这个,叶明又恢复了那副嬉皮笑脸的样子:"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出的主意。表哥,我跟你说,下个月我准备在酒楼推出'自助餐'..."
两人详谈至午时,李君泽才起身告辞。送走太子后,叶明立刻召集手下,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春耕事宜。
十天后,叶明亲自带队前往母亲李婉清的封地——位于京城以西三百里的河阳郡。公主封地有良田万亩,农户上千,是试验新农耕方法的绝佳场所。
"娘,您就放心吧,儿子保证今年让您封地的收成翻一番。"临行前,叶明拍着胸脯向母亲保证。
李婉清温柔地替儿子整理衣领:"娘信你。只是你也要注意身体,别太劳累了。"
河阳郡的春耕比京城早半个月。叶明到达时,田野里已经能看到零星忙碌的身影。他第一时间召集了所有庄头和老农,在打谷场上开起了"农业技术推广会"。
"诸位,从今天起,咱们耕种的方法要变一变了。"叶明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声音洪亮,"我带来了新式农具、新肥料和新耕作法,只要按我说的做,我保证今年收成至少增加三成!"
台下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不少人脸上写满了怀疑。
叶明不以为意,让人抬上曲辕犁、耧车等新农具,亲自示范用法。又详细讲解了轮作制、深耕法和新型堆肥技术。
为了让这些世代遵循传统的老农接受新方法,他还宣布凡是采用新技术的农户,秋收后可少交一成租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就有胆大的农户表示愿意尝试。叶明趁热打铁,组织人手连夜赶制农具,分发肥料,并派专人下田指导。
然而,就在春耕如火如荼进行到第五天时,麻烦来了。
"三少爷,不好了!"李天宝慌慌张张地跑进临时住所,"有人夜里偷走了十几架新犁,还把堆肥场给破坏了!"
叶明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查出来是谁干的了吗?"
"有庄户说看见几个生面孔,听口音像是...像是河阳崔家的人。"
河阳崔家,正是京城崔家的分支。叶明冷笑一声,果然不出所料,崔家开始使绊子了。
"传我的话,加强巡逻,再发生类似事件,护卫可直接拿人。"叶明沉声道,"另外,去请郡守大人来一趟,就说本公子有要事相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