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盐场的海风格外咸涩,叶明站在新砌的晒盐池边,看着工人们将浓盐水引入过滤槽。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传统的灶煎法盐场,如今已完全按照他的设计改造——宽阔的蒸发池、多层过滤装置、活性炭吸附塔,组成一条高效提纯流水线。
"大人,这是本月账册。"盐场管事恭敬地递上簿子,"出盐六千石,比上月又增两成。盐质上乘,商贩争相抢购。"
叶明快速浏览数字。莱州盐场原本年产盐不过三万石,税银八万两。采用新法后,仅两个月就产出两万石,预计全年可达八万石。更妙的是,由于盐质提升,售价提高了三成,而成本反而降低。
"税银呢?"
"已按大人吩咐,七成解送户部,三成..."管事压低声音,"通过'海味斋'的渠道运走了。"
叶明微微点头。"海味斋"是太子暗中控制的商行,专门负责将军费秘密转运至兴农庄。这两个月来,平均每月能有八万两白银流入军工体系,总算能解决了一点军费危机。
"那些世家的人最近可有动静?"
"回大人,崔氏盐铺的掌柜前日来参观过,还买了十斤样品回去。"管事面露忧色,"小的担心他们偷学技术..."
叶明轻笑:"无妨,关键在活性炭配方和温度控制,他们学不会。"
这是他特意留的后手——提纯装置可以模仿,但核心的炭粉经过特殊处理,吸附能力是普通木炭的五倍。
离开盐场,叶明登上等候多时的马车。车内,李天宝已经准备好了江南盐务的图册。
"少爷,按您吩咐,已经摸清了江淮十大盐场的底细。"李天宝展开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家盐场的背景,"六家还是崔氏控制,三家属于其他世家,只有一家是官营。"
叶明手指轻叩窗框。江南盐税占全国四成,却被世家瓜分殆尽。如今莱州模式成功,李云轩已授权他整顿江南盐务,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先从这家官营的下手。"叶明指向扬州盐场,"以'推广新法'为名进驻,摸清周边私盐渠道。"
"崔家那边..."
"我亲自去谈。"
三日后,扬州最豪华的酒楼"醉仙居",叶明独自坐在雅间,面前摆着一壶明前龙井。当崔氏家主崔昊踏入时,他起身相迎,仿佛对方不是政敌而是老友。
"崔公别来无恙。"
崔昊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一双眼却锐利如鹰。他径直入座,开门见山:"叶大人好手段。莱州盐场一立,我崔家在山东的盐利少了四成。"
"崔公言重了。"叶明亲手斟茶,"下官此来,正是想与崔公商量个两全之策。"
"哦?"崔昊挑眉,"叶大人要与我崔家合作?"
"不是合作,是置换。"叶明推过一份文书,"江南盐场,下官只要扬州一处。作为交换,山东的私盐渠道,下官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崔昊扫了眼文书,冷笑:"叶大人好大的胃口。扬州盐场年出盐十万石,占我崔家江南盐利三成。"
"但山东的私盐渠道,占崔公北方收益五成。"叶明不慌不忙,"下官若严格执行盐法,崔公损失的恐怕不止这个数。"
雅间内一时寂静,只有茶香袅袅。崔昊突然笑了:"都说叶家三郎是商业奇才,果然名不虚传。不过..."
他眼中精光一闪,"我如何相信叶大人会守约?"
叶明从袖中取出一枚印章:"这是下官私印。盖在此文书上,便是凭证。他日若下官违背承诺,崔公大可持此向朝廷告发。"
这是一招险棋——若崔昊真拿这文书去告发,叶明私纵私盐的罪名足以丢官。但叶明赌的是,崔家更看重实利而非一时意气。
果然,崔昊收起文书:"叶大人痛快。不过江南不止我崔氏一家..."
"其他家,就劳崔公代为沟通了。"叶明意有所指,"听闻王尚书在淮北的盐场最近产量不佳?"
崔昊会意,举杯一饮而尽。
离开醉仙居,李天宝急忙迎上:"东家,谈成了?"
"成了。"叶明长舒一口气,"崔家会让出扬州盐场,其他世家也会适当退让。作为交换,我们在北方对他们网开一面。"
"这...会不会养虎为患?"
叶明冷笑:"放心,等军工准备就绪,这些私盐渠道..."他做了个斩首的手势。
有了崔家的默许,叶明顺利接管扬州盐场。他故技重施,引入新式制盐法,同时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招募寒门士子和退役军官组成盐务稽查队。
表面上看,这支三百人的队伍负责查缉私盐。但实际上,叶明亲自训练他们侦查、绘图、传递密信等技能。
这些人身着盐丁服饰,却暗中绘制江南水系、道路图,记录各世家私兵调动情况,成为一张覆盖江南的情报网。
"大人,这是扬州附近驻军的布防图。"稽查队长张毅——原叶秋麾下斥候,递上一卷绢布,"按您吩咐,重点标注了粮仓和武库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