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寻母探宗 少女只身入深山
舍己助友 老妪独守待来人
书接上回,叶亚男和叶亚芬急得团团转。这两个人都是在想:天已经黑了,这个时候了,艳艳能到哪儿去呀?这要是出点事儿可怎么办呢?
叶亚芬说:“艳艳绝对不会再到顾家大院儿去了。姐姐,你快想想,平时艳艳都好到谁家去呀?”
叶亚男流着泪说:“艳艳这孩子可懂事儿了,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到处乱跑。”
叶亚芬说:“姐姐,这样吧,我去县里,问问值班人员我姐夫在哪儿开会?让他们联系我姐夫赶紧回来。”
叶亚男哽咽着说:“你快去吧,艳艳这一走是不会自己回来的,让你姐夫火速赶回来。”
叶亚芬刚要离开客厅,艳艳却从自己的房间冷着脸走出来了。叶亚男和叶亚芬看到艳艳一下子呆住了,两个人直盯盯的看着艳艳。
叶亚男和叶亚芬半晌才反应过来,急忙上前拉住艳艳的手。叶亚男问:“你这孩子,刚才你到哪儿去了?”
叶亚芬也说:“我开门看屋里没人呢,窗户开着。”
艳艳还是冷着脸,回答说:“我在床底下,如果妈妈还那样,我就真的出走了,让你们永远都见不到我。”
叶亚男拉着女儿的手流着泪说:“放心吧,我的小宝贝,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妈妈的。”
艳艳还是很冷静的说:“妈妈,你说话可要算话呀,要不然你就真的失去了我这个女儿了。”
白雪吟踏上了寻找姑奶奶顾济秀和生母顾掬贤坟墓的路。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痛苦的路,也是一条探宗寻祖的路。
白雪吟从蓉阳县长途汽车站乘车,大约行驶六个小时,到了朱备山南坡山脚下的朱备店镇,这是她出行前反复查看地图所选定的地方。下车后,她就打听紫竹庵,问了多少人却都摇头不说话,只是摇着头或者摆摆手。白雪吟好生奇怪,难道是走入了童话里的哑巴国了?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话呢?她只好先找朱备店人民公社招待所住下来,这是来时爸爸白森再三叮嘱的,为了安全,一定要住人民公社或者政府的招待所。晚上她就在招待所食堂吃了饭,也不去逛街,早早回房间锁好了门。她又拿出地图本仔细查看,见有条小蓝线流入青龙河。她想:这小支流会不会是紫竹庵前的那一条溪流呀?又一想,也不会这么近啊。明天别打听紫竹庵了,就打听这附近有没有尼姑庵吧,找到尼姑庵就可以打听到姑奶奶顾济秀的下落了,想来她们都是同一山上的出家人,应该是会认识的。白雪吟又担心打听不到什么消息,因为这里的人你向他询问,不是摇头就是摆手,根本就不跟你说话。
第二天早吃饭时,她来到一位面容和善的食堂老师傅面前,她说:“师傅,请问附近有没有尼庵啊?”
这位师傅苦着脸只是摇头,没有言声。
白雪吟连问了几位师傅,均是如此反应。
白雪吟内心里犯嘀咕,惊奇的看着这些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白雪吟很犯糊涂。
这时见一位干部模样的人来到食堂。他来到一位师傅面前:“为人民服务。”
那位师傅立即回应:“下定决心,不怕困难。”
那位干部模样的人这才说:“中午准备县级小灶,四个人。”
那位师傅回答:“好,准备四位的县级小灶。”
那干部模样的人说:“要搞好斗、批、改。”
食堂师傅说:“要斗私批修。”
那干部模样的人转身离开了食堂。
白雪吟听了这两个人的对话,明白了,这里虽然是偏僻的山区小镇,可是,从搞“文化学习活动”这个角度看,比县城里还要革命。县里是每餐前要三敬三祝,唱《东方红》歌曲,开会、上课前也是如此,在比较正规的交谈前背一段话;而这里除这些外,人们平时说话前要有一段,说话结束后还要有一段。怪不得刚才自己问话没一个人回应的,人们之间也很少说话呀!原来说一句话这么麻烦呐。
白雪吟来到刚才那位师面容和善的傅面前,说:“‘要节约闹革命。’”
那位师傅立即回应:“力求节省,用少量的钱办较多的事。”
白雪吟说:“请问师傅,这附近有尼庵吗?”
这位师傅热情的告诉她说:“这你算问对人了,我原来就住在山里边。我告诉你,你就沿着青龙河往山里走,大约十多里路遇到一条小溪拦住去路,你再沿这拦路的小溪逆水往前走三、四里路,山脚下就有个尼姑庵,叫青云庵。”
白雪吟想了想,怕走错了路,又问那位老师傅说:“大叔,是不是在河的那边逆水向上走啊?”
“咳,我忘了告诉你,记住,在河的东岸往南走,也就是往山里走,这段路是步步走上坡呀,有的地方还挺陡的。”
白雪吟想,也许这位师傅知道紫竹庵,何不再问一问呢?就问:“师傅,那您知道紫竹庵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