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也是有孙子的人了,哪里经得起贾母这样训斥她。
“母亲,您说得这是什么话?
我何曾有过逼她什么?
她生不出孩子,我就给珠儿纳个妾来。
她生病了,我就好生请大夫给她瞧着。
到底还要让我这个做婆婆的怎么样呢?”
王氏还真得越说越觉得委屈了。
“老二媳妇,你也是有女儿的人。
虽说元春是去给天家当媳妇,但是你想想看,你可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在婆家如同李氏在咱们家一般?”
贾母和王氏做了也快二十年的婆媳,知道她的短视和愚蠢,但还是想尽力规劝规劝。
当年若不是史家没有适龄的女儿,贾母也实在是不想让这个空有美貌却没有头脑的王家女儿进门。
王氏满脸委屈地坐在椅子上,她无法理解贾母所说的换位思考。
她是真心觉得自己待李纨已经不薄了。
她自己肚子不争气,自己这个做婆婆的没有怪她已经很仁至义尽了,怎么还能说她对儿媳妇不好呢?
贾母见她不说话,以为她认同了自己所说。
“你如今也是做了祖母的人了。
做事再不可那般不思量、不稳重。
多向你大嫂学学。
好了,我也乏了,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王氏起身行礼后就离开了荣禧堂。
她心中满是不忿,什么叫向大嫂学学,那个女人有什么好学的啊。
她不是也没有把大哥捏在手心嘛。
算起来大房的姨娘和通房加在一起比自己院儿里还多两个呢。
老太太就是年纪大了,糊涂了,还不知道谁该向谁学呢。
王氏气哼哼地回了朗月阁,贾母今日的话一点儿作用都没起到。
晚上贾珠回来发现妻子回娘家了,本还没有多想,结果被王氏拉过去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倒让他对岳家这个做法也有些不满。
既然李氏这么想要回去,那就让她回去好好养着就是了。
反正屋里又不缺伺候的人,如今傅秋芳生完孩子,身段更加玲珑有致,贾珠虽不是沉湎于房事的人,但是如今也更爱在她那里留宿了。
还是方氏听说了这件事后,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可不想让李家在背后说贾家不懂事。
在和贾母商量了以后,方氏每个月都让人打点些吃的用的,给李家送过去,好话也陪了一箩筐,这才让李家人心里舒坦了几分。
李家大儿媳张氏和李纨的关系虽算不得有多亲密,但是她知道不能让人把自家小姑这样欺负了去,不然还以为他们李家没人了呢。
所以一接到霜儿向府里的求助,她就和婆婆商量好,把人给接回来了。
朱氏看着瘦的不成人形的女儿,只会抱着她哭。
还是张氏拉着李纨彻夜长谈,让她自己先刚强起来。
又把李纨屋里那两本读得都起了毛边的《女则》《女戒》当着她的面扔进火盆里烧了。
“你要知道你没做错任何事。
若是非要说你有错,那就错在太懂事,太守规矩。”
张氏这两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李纨耳边回响,她活了也快二十年了,头一次有人和她说错不在她。
李纨把自己闷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了整整两天。
当她推开门,说她饿了,让霜儿去厨房要她最爱的油焖四宝时。
霜儿看着眼前的姑娘,虽然说不出她哪里有变化,但是霜儿就是知道,姑娘再不是以前那个姑娘了。
转眼间进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了起来,王熙凤作为林家的当家主母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林如海是天子近臣,又得到储君的看重,自然是京中炙手可热的红人。
相应的王熙凤也成为了官家女眷争相交好的对象。
借着快要过年这个时节,来家里送礼、攀交情的人数不胜数。
甚至还有一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上门来打秋风。
若还是前世的王熙凤,这样的生活定让她觉得百般享受。
但是有了两世的沉淀,她越发知道有些人捧着你不过是看见你身在高处,想从你身上获得好处罢了。
一旦你失了势,他们不来踩你一脚都算是仁至义尽了。
遥想前世自己放印子钱的事儿被查出来以后,在大牢里还住了段日子。
没想到唯一来看望自己的人居然是贾芸和小红两口子。
这人情冷暖,她可是看得再清楚不过了。
所以她之前和方氏提过林之孝家的女儿聪慧伶俐,到了年龄可以考虑放到凤溪房里,调教两年,定是得用之人。
方氏还真就听了她的,如今从林红玉改名为小红的丫头,已经在凤溪身边当差了。
至于贾芸,她也暗中让林顺去找过,听说他父亲病重,她还帮衬了二十两银子,希望能帮贾芸渡过难关。
至于他二人将来还有没有可能成为夫妻,那就看他们的缘分够不够了。
生朝哥儿时长得那点子肉,到了过年的时候都累掉了,似乎比生他之前还又瘦了几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