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司令,电报已经发出去了,相信很快就能收到回复。”发报员小周匆匆跑来,打断了韩靖的思绪。
韩靖点了点头,说道:“好,辛苦你了。这次北大仓的丰收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我们的成绩,更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希望上级能尽快了解我们的情况,让这些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时,在南京光明宫,我正在处理政务。突然,秘书长林思琪匆匆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份电报,激动地说道:“,北大仓发来的电报,是大丰收的喜讯!”
我接过电报,仔细阅读着上面的内容,心中满是欣慰与喜悦。北大仓的丰收,是无数军民辛勤付出的结果,也是国家农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如此傲人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奋斗在北大仓的军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
当即,我叫来农业部长张居旺。张居旺匆匆赶来,站在我面前,神情庄重。我郑重地对他说:“居旺,北大仓的丰收是个好兆头,杂交水稻和嫁接种植技术意义重大,关乎全国百姓的温饱,这件推广的大事就交给你负责,务必做好!”
张居旺挺直腰杆,表情严肃,眼神中透着坚定,大声说道:“请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张居旺深知此次任务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回到办公室后,他立刻召集农业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技术推广的具体方案。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紧张,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
“我们首先要让更多的农民了解这些技术的优势和操作方法,我建议通过农业广播频道,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公开讲课,深入浅出地讲解技术要点和种植方法,让农民们能够听得懂、学得会。”一位农业专家率先发言。
“这个建议不错,广播的覆盖面广,能够迅速将知识传递到全国各地的乡村田野。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明日报连续转载相关技术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配图,让农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另一位工作人员补充道。
“为了让技术真正落地生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宣传上,还需要深入基层,进行实地指导。我打算亲自带队,组织专家团队在全国各地巡回进行农业技术升级指导。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播种、如何管理、如何防治病虫害,现场解答农民们的疑问。”张居旺沉思片刻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了技术推广的详细方案。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居旺和他的团队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在农业广播电台,专家们对着麦克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着杂交水稻和嫁接种植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电波穿越千山万水,将知识传递到全国各地的乡村田野,无数农民守在收音机旁,认真聆听,不时做着笔记。
与此同时,大明日报的编辑们也在加班加点,连续转载相关技术文章。他们精心挑选图片,配上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些文章一经刊发,便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许多农民纷纷写信给报社,表达自己对新技术的渴望和感谢。
而张居旺则亲自带领专家团队,踏上了全国巡回指导的征程。他们第一站来到了中原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县。这里土地肥沃,是传统的粮食产区,但由于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粮食产量一直不高。张居旺一行的到来,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欢迎。
在一片农田里,专家们现场为农民们演示杂交水稻的播种方法。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大家看,播种的时候要注意间距,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这样才能保证水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农民们围在四周,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专家们都一一耐心解答。
随后,张居旺又来到一位农民的果园,指导他进行果树的嫁接技术。“你看,这个切口要切得平滑,然后将接穗和砧木紧密贴合,用塑料薄膜包扎好,注意不要让水分进入……”在张居旺的指导下,农民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操作,虽然手法还有些生疏,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
“张部长,您讲得太明白了,以前我们都是瞎种,产量一直上不去。今天听了您的指导,我们心里有底了,明年一定按照您教的方法种,争取有个好收成。”一位农民激动地说道。
张居旺微笑着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新技术是北大仓军民的心血结晶,我们要让它们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张居旺和他的团队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全国各地。他们走过了无数的乡村田野,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为农民们送去了希望和技术,让杂交水稻和嫁接种植技术在全国各地逐渐生根发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