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劝江易不要玩物丧志,毕竟是一国之君。
如果让下属官员知道他的喜好,必然投其所好。
若江易生活奢靡,必然会让大汉快速衰败。
赵虎以前是梁国之民,听说过皇帝和那些高官过得极其奢靡。
对交易说这些话,可能会让他感到不悦。
真不希望他成为昏君,大汉好不容易繁荣强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可你是一国之君。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大汉未来,切不可贪图享乐,天下百姓日子好不容易好过了些。”
赵虎说了一些肺腑之言,希望江易能听进去。
江易听了之后没生气,身边的大臣直言劝谏。
是为他好,也是为大汉好,更是为了天下百姓好。
“我做事心里有数,我不会像那些王朝晚期帝王一样。”
“以后要多听大臣们的劝谏,我们也希望你成为千古明君。”
赵虎说话很直白,这些年为他做事。
看得出江易知人善用,又虚心纳谏,还心系天下万民。
感觉他脾气比较好,有的大臣说的建议却是逆耳,最终还是采纳了。
这可是大多数帝王做不到的,即便是开国之君,也不如他。
“历朝历代有些帝王前期贤明,后期昏庸,导致王朝衰败。”
江易读了很多历史书籍,也吸取了其中的教训。
至少在他这一代,不会出现严重问题。
“这些龙骨做摆件确实不错,还可以用来制作上好的金疮药。”
与此同时,述律齐裕带着一些骑带着骑兵来到汉江关附近。
前几天就得知一些部族向汉江关求助,留在各部族的暗探得知他们要购买粮食。
于是带人前往汉江关附近看看,看到关外交易的场面。
认为其中有阴谋,借此机会挑拨辽国各部族之间的矛盾。
一旦各部族之间打起来,大汉可以从中渔翁得利。
“汉江关守将把粮食卖给大聊一些部族,他们明知道汉国有粮食出国出售禁令,肯定将此事上报江易。”
如果瞒着不报,汉江关一些武将将会被免职。也就断了前程,他们不会做出这种傻事。
述律齐裕猜测这件事受到了江易的允许,他们才敢卖粮食。
辽国很缺粮食,而且耕地面积不如大汉。
所收获的粮食只能优先供给上层贵族,各部族主要以打猎和放牧为生。
西域各国也不再卖粮食给辽国,东梁国出售粮食的量也受到限制。
江易用望远镜看到了述律齐裕,他坐在马背上,隔着汉江看向这边。
“述律齐裕来了,不知道他此刻心里怎么想的。
以前派使者来大汉,请求交易卖粮食给他们,却被各种理由拒绝了。
“要不要我带人过去一趟,问问他们来这里做什么?”
开到对方不敢攻打汉江关,心中肯定有气。
等各部族带粮食回去,肯定派使者让他们上交一部分。
“他是来看热闹的,不必理会,他跟各部族闹起来,咱们也不用管。”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对大汉极为有利。
留在辽国的枢密卫会把最新动态上报。
“他们在汉江北岸,肯定是不敢过来的。之前被打怕了,若是再被我们活捉,辽国真的群龙无首。”
赵虎忍着不笑,辽国皇帝还真够惨的,在国内不受待见。
又被大汉打得如惊弓之鸟,虽然到了汉辽边境,也是处在安全区域。
“你说得没错,若被我们活捉。辽国没灭亡不远了。现在还不能灭辽国,让他们迁至北边铁勒国。”
这几年铁勒国迅速崛起,有取代辽国之势。
江易当然不希望铁勒国快想打起来,还是让辽国牵制一下。
并不是大汉怕了铁勒国,也不想频繁地让边境发生战争。
大汉虽然有先进的火气,也不能穷兵黩武。
“让各国保持现状,我们可以专心发展国内。频繁发动战争,对将士和百姓是很大的苦难。”
即便与其他国家开战,也要考虑利益最大化。
目前最主要的是修建铁路,让各地铁路网相连。
修建铁路是一个浩大工程,耗费的时间很长。
“辽国一直虎视眈眈,希望大汉出现内乱。他们就可以趁虚南下,还不如趁早灭了辽国。”
赵虎的想法很简单,灭了辽国永绝后患。
“灭了辽国,接管所管控的领土。就与铁勒国接壤,大汉就要与田二国经常发生边境冲突。”
这是让人非常烦的事,辽国就相当于大汉与铁勒国的缓冲区。
“你的意思是让辽国存在,铁勒国很难到大汉边境,就起了缓冲作用。”
赵虎顿时明白了,江易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么想的。
目前辽国与铁勒国实力相当,两国北部边境经常发生战争。
“述律齐裕不敢来,我现在也不能暴露身份,不能跟他隔着河对话。”
在汉江关知道他身份的人只有守关将士,他们不会对外透露这个消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