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易在汉江关待了数日,带着妻子儿女返回长安。
离开汉江关许久之后,派人送信给述律齐裕。
他并没有返回盛京,而是派使者去各部族,让他们上交所得粮食三成。
各部族有义务向辽国皇帝纳贡,粮食也不例外。
各部族首领听了之后,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他们花了那么多钱和资源买来的粮食,就要白交三成给辽国皇帝。
可他们实力不够,打又打不过辽国铁骑。
只好把得到的粮食总量十分之三上交。
述律齐裕这番操作,跟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埋下了祸根。
述律齐裕收到江易派人送来的信,得知前几天他就在汉江关。
看完信之后,只是叹息一声,还真没想到江易会来。
信中提到让他五月到长安参加各国会盟,若是不来,就会将辽国列入黑名单。
那意味着以后合作的机会更少了,大汉皇帝如此霸道。
这就是一个国家强大带来的好处,让周边国家不得不屈服。
春去夏来,五月的长安更加繁华,各国君主陆续到来。
他们穿着盛装来到永安河畔,江毅在这里举行各国会盟。
他穿着黑色礼服,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的各国君主。
各国君主强颜欢笑,真是不情愿来长安。
“各位远道而来,参加正举行的会盟,这次会盟会让各国受益良多。”
众人在心中暗骂僵毅无耻,反正受益最大的是大汉。
“不要觉得你们会很吃亏,各国物产富饶,可以让商人运送大汉出售,卖个好价钱。”
“你能保证以后不对我们国家发动战争吗?”
其中一个君主问江易,这才是他们关心的事。
“只要你们不主动挑衅大汉,大汉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对你们开战。东梁国除外,这是朕当年的承诺。”
只要江珣还活着,东梁国就能保住数十州。
站在人群中的江澈敢怒不敢言,这段时间对国内各方面进行改革。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工匠离奇身亡。
江澈猜测肯定是江易派人所为,那些工匠熟练掌握火器制造。
他们被保护得很严密,还是被一些人得手了。
对东梁国来说,损失可大了,可没有证据。
明知道是谁干的,只能忍气吞声。
辽国一些工匠也遭到暗杀,述律齐裕也猜到这是跟江易有关。
“梁国如今偏安一隅,为何执着不放?也不给我们一条活路。”
“当初你们不给朕活路,难道我就不该这么做?如果你主动献上其余领土,朕封你为王,让你享受荣华富贵一生。难道不好吗?”
江易说到做到,若江澈同意了,那就兵不血刃拿下东梁国其余州县。
他绝对不会将东梁国州县拱手相让,甚至负隅顽抗到底。
“你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大汉是很强。可这世上有那么多国家,不一定能把所有国家灭了。”
若是这个世界各国团结起来,一定能让大汉吃大亏。
江澈的想法是很好,现实却很残酷,跟大汉距离很远的国家不会与之为敌。
各国君主心中各有盘算,当然不会帮江澈一起对付大汉。
“东梁国百姓住在水深火热之中,成为大汉子民,难道不好?”
看看大汉一些百姓过得如何,只要眼不瞎,就能看得出来。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至少温饱无忧。
东梁国百姓真的太苦了,虽然这段时间改革了。
可对百姓来说没有太大的改变,有不少东梁国百姓艰难万险逃到大汉境内。
得到了当地官府的妥善安置,那么安排一些活干,解决一下温饱。
“听说东梁国和辽国最近在搞改制,搞得怎么样了?”江易好奇问道。
这两个国家做得最突出,其他国家的改革不彻底。
受到阻碍也大,因为触及到了那些贵族的利益。
“我们无可奉告。”江澈拒绝回答。
江澈不想回答,想必江易知道东梁国目前的状况。
“你还是不要问这些了,还是尽快把会盟之事完成。”述律齐裕也不想回答。
“好,叫你们来会盟,是让你们共同认可大汉为霸主,以后听从大汉的号召。”
“你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了?大汉是很强,但你不是我们的皇帝。”
其中一君主不服,本以为会盟就是各国达成一些合作协议。
却没想到让他们认江易为主,这确实过分了。
“认朕为霸主,朕可以向你们保证。不主动挑起战争,你们要每隔三年派人来长安朝贡。”
江易就是这么霸道,也想试试他们的态度。
各国君主沉默了,如果不答应,那将承受很严重的后果。
“若任你为霸主,能不能减少赔偿?”
有些国家还欠着大汉赔款,每年都要还一部分。
“如果你们认朕为霸主,并且每三年来朝贡。而且不得反悔,可以免你们一半的赔款。”
那些要赔偿的国家君主听了有些心动,少赔两千多万两银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