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阳光洒在藏地的草原上,金黄的光芒铺满了每一寸土地。格桑的阿妈,赞普夫人,站在帐篷前,望着远处嬉戏的格桑与桑杰,嘴角不禁扬起一丝欣慰的笑容。这两人自幼一同长大,如今情愫渐生,亲密无间,恰似那草原上的两朵并蒂花,相互依偎,惹人怜爱。赞普夫人思忖良久,便与赞普商议,欲为女儿格桑操办婚事。
然而,赞普却摆了摆手,沉声道:“先莫急,你忘了,咱家多吉的婚事还悬而未决呢。且再等等吧!”赞普夫人听罢,心中一怔,随即点了点头。多吉,她的儿子,自幼便被视作部落的继承人,精心培养。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无论是骑射之术,还是医术学问,皆出类拔萃。即便置身京城繁华之地,与那些锦衣玉食的贵公子相较,也丝毫不落下风。回想起多吉回到藏地管理医馆的这段时日,一家医馆从无到有,到打理得井井有条,病患们对他也是交口称赞。这般能力,已然不逊于他那德高望重的阿爸老赞普了。
赞普夫人自然为儿子深感骄傲,可心底却也泛起一丝愁绪。藏地的姑娘们,虽温柔善良,但论见识、眼界与心胸,似乎都与自家儿子有些差距。那些前来支援的大夫们,虽各有专长,却也无人能入她的法眼。唯有那小武,虽才貌双全,却早已被朗杰抢先一步,迎娶为妻。
思来想去,赞普夫人眼前一亮,想起了京城的小桂。小桂神医,乃是多吉与格桑的授业恩师,平日里对徒弟们关怀备至。瞧那朗杰与小武的婚事,小桂神医便出了不少力,四处奔走,操心操肺。于是,赞普夫人唤来格桑,轻声道:“孩子,你帮阿妈一个忙,好不好?”格桑一听母亲这般温柔地央求,心中一暖,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
“格桑,你也知晓,你哥哥多吉,人中龙凤,却一直未遇良配。阿妈想让你代笔,给你们师父小桂神医写一封信。请她帮忙留意,寻觅一位合适的姑娘……”格桑听闻是为了哥哥的终身大事,满心欢喜,连声答应。母女二人遂在帐篷内坐下,面前摆着一方素纸,一支狼毫。赞普夫人轻声细语,格桑则提笔沉思,斟字酌句,生怕有半点差池。那信中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满是对师父的敬重与信任,也饱含着对哥哥未来的美好期许,恳请小桂神医能在京城留意那些才貌双全、心地善良的姑娘,若有合适之人,不妨让她随支援的医疗队来藏地,先熟悉熟悉风土人情。
待信写毕,格桑亲手将信封好,系在海东青的腿上。那海东青展翅高飞,冲向云霄,向着京城的方向飞去。赞普夫人与格桑站在帐篷外,目送着海东青的身影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天际。她们的心中,满是期待与希望,仿佛那海东青带回的,不仅仅是信,更是多吉未来的幸福与家族的荣耀。
此时,多吉正忙碌于医馆之中。医馆内,晨光透过窗棂洒下斑驳光影,映照在他专注的面庞上。每日清晨,多吉都会早早起身,开始安排医馆的诸多事务。他深知,医馆的运转关乎着藏地百姓的健康,容不得丝毫懈怠。
上午的时光,多吉总是专门拨出一个时辰,用于处理医馆的管理事务。医馆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负责药房的管事,需确保药材的充足与质量;负责看诊的医师,要精准判断病情,开具良方;负责洗换衣物的婆子,要保持衣物的整洁;还有烧火做饭的厨娘,要为医馆众人准备可口的饭菜。这些管事们每日清晨都会来到多吉面前,向他汇报各自所管理的事项情况。
多吉耐心倾听,一一记录。若有需要他处理安排的事务,他便及时做出决策。药材不足,他会协调周边其他医馆调配,或是联系京城的药材商,甚至亲自从牧民手中收购珍贵药材;医馆的粮食柴草不够了,他便安排人去采购,或是让休沐的医馆人员到远处山林中砍柴,或是从牧民手中购买干牛粪,以备不时之需。衣物换洗破损,他便安排洗衣的婆子缝补,实在无法修补的,就购置布料,制作新的衣物。诸如此类,事务繁杂,多吉每日都忙碌不已。
然而,即便事务繁忙,多吉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医者初心。每天吃过晌午饭,他总会抽出时间到诊室看诊病患。他深知,医术的精进离不开实践的积累。诊室里,病患们或愁眉不展,或满心期待,多吉则以温和的语气安抚他们,仔细询问病情,认真把脉诊断。他深知,每一次诊断,都关乎着一个生命的健康,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因此,他不敢有丝毫马虎,每一次诊断都倾尽全力,力求精准。
偶尔回到家中,赞普与赞普夫人总会关切地询问他是否留意到中意的姑娘。他们希望多吉能早日成家立业,为家族延续香火。然而,多吉总是无奈地摇头,苦笑道:“阿爸,阿妈,你们看我这般忙碌,哪有闲暇去留意姑娘呢?每日忙得不可开交,晚上沾枕头便能入睡。”赞普与赞普夫人听后,也只能无奈叹息。他们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心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