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御膳房传来急报:太后召见。
苏青柠换上一身素净的青衫,在张典膳的引领下步入皇城。深秋的夜风带着几分寒意,宫门深处灯火阑珊。
"姑娘不必紧张,"张典膳一边引路一边低声说,"太后最近胃口大开,心情甚好。"
苏青柠却在想着别的。历史上的徽宗朝,太后对朝政影响甚大。若能得她青睐,或许能为将来做些准备。
穿过几道宫门,来到慈宁宫外。夜色中的宫殿巍峨森严,灯火通明。
"娘娘,人已经带到。"张典膳轻声禀报。
"让她进来吧。"殿内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苏青柠抬头,只见殿中端坐着一位老妇人。虽已年迈,但双目炯炯有神,举止间自有一股威严。
"你就是那个会做养生汤的小厨子?"太后打量着她。
"是。民女苏青柠,见过太后娘娘。"她恭敬行礼。
"免礼。"太后微微一笑,"你那汤甚好,朕已多年未尝过如此美味了。"
"娘娘过奖。"
"过奖?"太后轻轻摇头,"你可知朕喝了你的汤后,连续几个时辰都精神焕发?这些年来,御医开的药都没这般效果。"
苏青柠心中一动:"娘娘龙体康健才是最要紧的。"
"说吧,"太后忽然话锋一转,"你这手艺是从何处学来的?"
"是家传。"苏青柠早有准备,"先祖曾是太医院的御医,留下了不少医案和食谱。"
"原来如此。"太后若有所思,"那你可知道,御膳房的王守仁为何对你百般刁难?"
这问题来得突然,苏青柠却不慌不忌:"想必是民女冒昧了。"
"非也。"太后意味深长地说,"他是怕你做得太好,影响了他的地位。"
殿内一时寂静。苏青柠明白太后话中之意——这是在试探她的立场。
"民女只懂些养生小道,"她谦逊地说,"御膳房自有规矩,民女不敢僭越。"
"好一个不敢僭越。"太后笑了,"你倒是个明白人。这样吧,从今日起,你每日给朕送两次养生汤来。至于寿宴......"
她顿了顿:"朕听说你那里还会做些养生点心?"
"是。"苏青柠道,"前些日子刚研制了一款'玉露晶心'......"
"好,"太后打断她,"寿宴上就由你负责点心。王守仁那边,自有人去说。"
苏青柠心中一喜,但面上不显:"谢太后娘娘。"
"去吧。"太后挥挥手,"记住,朕最喜欢实在人。"
走出慈宁宫,夜色已深。张典膳一路相送,忽然压低声音说:"姑娘好手段,一下子就得了太后欢心。"
苏青柠淡淡一笑:"张大人说笑了。"
回到店里,李善正在焦急地等待:"姑娘,如何?"
"很顺利。"苏青柠望着夜空,"不过,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她知道,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个小小的御厨身份,或许能成为改变历史的契机。
而现在,她要开始准备太后寿宴的点心了。那将是一场足以惊艳整个汴京城的盛宴。
翌日清晨,苏青柠早早来到后院,开始准备太后寿宴的点心样品。
"姑娘,听说王守仁一大早就把御膳房的人都召集起来了。"李善神色紧张,"怕是要......"
"不必担心。"苏青柠胸有成竹,"太后已经定下了章程,他再不甘心也要遵从。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点心做好。"
案台上摆着各色材料:上等的白玉粉、新鲜的豆沙、精制的蜂蜜,还有一些特制的药材。
"这些都是要用在寿宴上的?"李善好奇地问。
"不,这些只是试验品。"苏青柠取出一本小册子,"真正的寿宴点心,还要根据太后的口味和身体状况来调整。"
"那为何不直接......"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寿宴。"苏青柠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较量。"
"师傅,您看这个如何?"小巧玲珑的点心摆在案板上,金黄的外皮下隐约可见一抹红色。
苏青柠拿起一块,仔细端详。这是她这几日教给徒弟李玉竹的新式点心——玫瑰豆沙酥。
"火候还差一些。"她轻轻掰开点心,露出里面的馅料,"看到没有?豆沙的色泽略显暗沉,说明温度控制得不够精准。"
李玉竹连忙点头记下:"那该如何改进?"
"烘烤时要注意火候的变化。"苏青柠一边解释,一边取出新的面团,"我来示范一次。"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揉面、擀皮、包馅,每一步都精准到位。最难得的是在掌控火候时的从容不迫,仿佛每一分火色的变化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不一会儿,一炉新的点心出炉了。金灿灿的酥皮透着诱人的光泽,一掰开,鲜艳的玫瑰豆沙露出来,香气四溢。
"这才是最好的火候。"她将点心递给李玉竹,"你尝尝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