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是有,但不是你现在能接触到的……’
滕王林允颖心中暗道,但脸上却浮现笑容,道:“别想太多,也就这些事情棘手,不过他们现在也安分了许多,敢露头打就是了!”
“走,先回去吃饭,”
滕王心情不错,没想到皇侄一来,就直接送上一首铭楼的鸣府诗。
这下京城必将再次震动。
鹳雀楼扬名是肯定的了,还是皇侄旺他啊!
“侄儿就不去皇叔府上了吧?”林回道。
“那不行!”
滕王板着一张脸:“哪有侄儿到叔叔家,连顿饭都不吃的?走走走……”
“行吧!”
林回也觉得直接走不太合适,他看了眼被干晕过去的才子祝枝山,对王汉马朝道:“将祝学士送回王府,辛苦他了。”
“是!”王汉马朝点头应下。
林回跟滕王随后走下鹳雀楼。
整座楼阁,都还弥漫在一股浩然正气当中。
这景象与大气的楼阁相衬,让人不由心生豪迈之感。
非常贴近《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境。
仿佛登上这座楼,就能够看到大诏盛世。
鹳雀楼外。
台座上。
先贤王之焕的这首诗,被铭刻在了上面,此刻还余存着少许的浩然正气,闪烁着金芒。
滕王驻足,细细品味。
林回也停下脚步,看着他亲自搬运过来的先贤诗词,心中也颇为自豪。
他身上背负着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真希望全都降临在这个世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真的太棒了,作者王之涣当初写这首诗的时候,那真的是浪漫的要死,更是狂的要命。
什么是盛唐?
这首诗就能够窥得一斑。
景界阔大,宇宙都望穿了,但是诗人王之涣还是觉得不过瘾,后半句诗更是狂到没边了。
林回就特别喜欢这首诗的大气,与那股向上进取的精神。
“皇侄,这就是你心目中的大诏盛世吗?”
滕王看向林回,目中也多出几分向往。
京城繁华。
景象辽阔,但也没有诗中所说的那么夸张。
不过这诗词中蕴含的那股气势与精神,让滕王能猜透皇侄心中的几分野心。
大诏盛世。
天下尽收眼底。
“是!”
林回点头,没有否认。
盛世大诏,只能算是其一。
“走,回去喝酒。”
滕王跟林回没有逗留太久。
但当他们二人走出鹳雀楼地界外,不少文人学士,被王府护卫拦在工地外面。
嚷嚷着要进去拜见王爷。
他们知道这是王府护卫,倒也没有乱来。
“滕王,学生就知道您在,特意过来拜访!”
“王爷!”
“林魁元,是你,在下就知道是你,林魁元当真是文曲星下凡,才高十斗……”
“今有鸣府诗文诞世,浩然正气长存,王爷,林魁元,可否让我等进去参悟一番?”
这些文人学士看到林回跟滕王出来,激动坏了,都想进去一窥鸣府诗文的真容。
有的更是将银票拿了出来,赤果果的就想要拿银子开路。
毕竟滕王阁跟岳阳楼,给银子就能进去参悟。
铭楼铭碑的诗文,相当于真迹。
参悟得到的好处,一个时辰能抵数月的苦修。
花点银子怎么了?
滕王面露轻笑,显得平易近人,扭头看向林回道:“这事得林魁元做主了,呵呵!”
“林魁元!”
“开开恩,一个时辰千两银子如何?”
“两千两!”
“……”
众文人学士看向林回,不断加码,已是迫不及待了起来。
直到这时。
林回才发现这些读书人多有钱,个个堪比大资本家。
林回不紧不慢道:“鹳雀楼暂时不对外开放,不过想来的话……跨年夜再过来便是!”
林回思来想去,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日子。
恰好,跨年夜那个日子就比较好记。
也很有意义。
算不算是新年新气象了?
“跨年夜?好,好,反正也快了!”
“多谢林魁元,跨年夜我们一定过来同贺!”
“走,走,将这消息告诉师兄他们,跨年夜别去红袖坊跨年了,来这…这鹳雀楼才是王道!”
很快。
这些文人学士便相继离开,走的时候带着些许遗憾,但更多的是期盼。
‘我这都不用替凝香姑娘宣传了?人就来了,到时候……还能给他们一个惊喜?’
林回想到这一点,心想还真是巧儿娘给巧儿开门,巧到家了。
待到身边没有外人后,滕王才笑着说道:“皇侄,京城今年的跨年夜有意思了,都以为是来参悟诗的,没想到还能听凝香姑娘唱新曲,要是唱的好,凝香姑娘可就出名了。”
“不过这银子……”
单独的鸣府诗文参悟,一个时辰一千两来算。
再加上听曲儿,起码还得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