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激烈的角逐,大赛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徐逸尘亲自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品,并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对戏曲的热爱。在比赛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几位学生,被徐逸尘邀请到青瓦梨园阁参观学习,这让他们兴奋不已。
在青瓦梨园阁,这些学生们不仅参观了戏曲的排练场地、道具制作间,还近距离观看了演员们的日常排练。苏沐雨和陆景轩亲自为他们讲解戏曲表演的技巧和心得,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徐逸尘还询问了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对戏曲的想法,发现其中有几位学生极具戏曲天赋,且对戏曲有着深厚的热爱。
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些学生,徐逸尘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他为这些学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让他们在青瓦梨园阁接受系统的戏曲训练。这些学生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学习格外刻苦,进步飞速。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瓦梨园阁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研究戏曲历史的老学者。老学者听闻青瓦梨园阁在戏曲传承和创新方面的诸多事迹后,特意前来考察。他在观看了青瓦梨园阁的演出,并与徐逸尘、演员们深入交流后,对青瓦梨园阁给予了高度评价。
老学者还向徐逸尘分享了一些珍贵的戏曲历史资料和失传剧目的线索。徐逸尘如获至宝,组织戏班中的编剧和演员们根据这些线索,尝试挖掘和整理那些几乎被遗忘的剧目。经过数月的努力,他们成功复原了一部名为《秦淮旧梦》的古老剧目。
这部剧讲述了明朝末年秦淮河畔的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演好这部剧,演员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明朝的历史资料,深入研究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服饰和礼仪习惯。在表演上,他们力求还原古代戏曲的表演风格,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元素。
随着《秦淮旧梦》的紧锣密鼓筹备,青瓦梨园阁内弥漫着一股既紧张又兴奋的氛围。这部承载着古老记忆的剧目,仿佛一扇通往神秘往昔的大门,吸引着戏班众人全身心投入。
徐逸尘亲自把控排练的每一个细节,从舞台布景的设计到演员们的妆容服饰,都力求精准还原那个时代的风貌。舞台被布置成了具有浓郁明代风格的场景,雕栏画栋间,仿佛能看见秦淮河畔的繁华旧影。演员们的服饰采用了考究的面料和精细的刺绣,每一针每一线都诉说着当年的精致与奢华。
苏沐雨饰演剧中的秦淮名妓,为了诠释好这个角色,她不仅反复研读剧本,还向熟悉明代文化的学者请教,深入了解当时秦淮女子的生活、才情与情感世界。在排练过程中,她将名妓的温婉多情、聪慧灵秀展现得淋漓尽致,一颦一笑间,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纸醉金迷却又暗流涌动的时代。陆景轩则扮演与名妓相知相恋的书生,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书生的儒雅气质、深情厚意以及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
然而,随着排练的深入,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每当夜幕降临,梨园阁内便会传出若有若无的嘤嘤哭泣声,声音空灵而幽怨,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起初,大家以为是风声或是自己的错觉,但这样的情况愈发频繁,不少演员在排练时都心不在焉,面露惧色。
徐逸尘察觉到了众人的异样,他深知若不解决此事,必将影响《秦淮旧梦》的演出。于是,他决定在阁中彻夜探寻声音的来源。当夜深人静,那熟悉的哭泣声再次响起,徐逸尘顺着声音的方向寻去,发现声音似乎来自梨园阁的地下室。
地下室平日里鲜有人至,堆满了陈旧的戏服、道具和一些古老的戏曲资料。徐逸尘手持灯笼,小心翼翼地走进地下室。在地下室的尽头,他发现了一个布满灰尘的旧箱子。当他打开箱子时,一阵阴风吹过,灯笼闪烁不定,箱内是一本破旧不堪的戏本,封面上写着《秦淮旧梦》的字样,但字迹却有些诡异,仿佛是用血写成。
徐逸尘心中一惊,他仔细翻阅戏本,发现其中记载的剧情与他们正在排练的版本略有不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深深的怨念。就在这时,地下室的门突然关上,黑暗中,一个模糊的身影浮现出来,正是戏中名妓的模样,但面容却十分凄惨,眼中流着血泪。
“你们为何要重排此剧,难道不知这背后的诅咒吗?”女鬼幽幽地说道。徐逸尘强作镇定,询问缘由。女鬼缓缓讲述,原来在数百年前,这部戏的原型女子在现实中遭遇了悲惨的命运,她的爱人被权贵迫害致死,自己也含冤而亡。临死前,她发下重誓,若有人再演此剧,必将遭受厄运。
徐逸尘听后,心中感慨万千。他向女鬼承诺,青瓦梨园阁重排此剧,并非为了博眼球,而是希望通过戏曲,让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和女子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以此慰藉她的在天之灵。女鬼听了徐逸尘的话,沉默良久,最终缓缓消散,地下室的门也自动打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