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4年,正是二八佳人之年华的窦氏嫁给李渊。窦氏嫁给李渊后,共生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而女儿则嫁给了柴绍。
柴绍(588年—638年),字嗣昌,是唐朝初年的着名将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其英勇善战和忠诚着称,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习武,性格刚烈正直。他曾任隋朝太子千牛备身,主要任务是保护元德太子。
柴绍在李渊起兵反隋时,迅速响应,成为李渊麾下的重要将领,参与了攻克长安等关键战役。唐朝建立后,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出征,参与了平定薛举父子、击溃刘武周、攻灭王世充和窦建德等战役,屡立战功,被封为霍国公。在西汉时期,霍国公通常指的是霍去病。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着名将领,以其在对抗匈奴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而闻名,柴绍以英勇善战着称,故被封为霍国公。
柴绍不仅勇猛善战,而且机智勇敢,善于把握时机。在战斗中,他能够灵活应对敌情,迅速作出决策。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得到了唐朝朝廷的高度认可。柴绍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享年51岁。他去世后,被追赠为荆州都督,谥号为“襄”,这也体现了他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地位。
时隔十五年后,公元599年,窦氏三十,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降临人世。
很多史书如《后唐书》等都将李世民出生时描述为“天降祥瑞”的故事,我们在此引经据典,欣赏一下。
据说,在李世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李府门外上空竟出现两条矫健的金龙在嬉戏跳跃,它们的鳞片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为这个新生的婴儿欢呼祝福。三天三夜,这两条金龙才依依不舍地腾云驾雾而去,留下一片神秘而吉祥的氛围。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目睹了这一奇观,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和敬畏。她深信这是上天赐予的吉兆,预示着她的孩子将来必定会有非凡的成就。因此,窦氏对李世民格外怜爱,视若珍宝。
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吉祥、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在古代中国,龙被认为是掌管自然界的神灵,能够带来风调雨顺,因此与皇权紧密相关。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常常自称为“真龙天子”,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关于李世民出生时有真龙出现之事,前文我们多次说过,这是野史、演绎等着作中常用的夸张写法,但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例如,汉高祖刘邦就被传说为龙的后代,出生时伴有龙的出现。这些故事往往被用来彰显帝王的非凡出身和天命所归。
在现代科学视角下,真龙并不存在,这些关于龙的故事更多反映了古人对帝王神秘化和理想化的崇拜。它们作为我们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但不应被视为历史事实。因此,在欣赏这些故事时,我们应保持理性思考,同时也要理解它们所蕴含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深厚文化的内涵。
时光荏苒,转眼间李世民已经四岁。有一天,一位云游四方的书生来到李府门前。这位书生自称精通相术,能洞察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他请求一见李渊及其孩子们。
李渊见这位书生气度不凡,便欣然应允,叫来孩子们站成一排。书生端详着李渊的面相,又逐一审视了他的儿子们。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李世民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惊异的光芒。
“此子非同小可!”书生赞叹道,“他额头宽广,鼻梁高耸,目光深邃而坚定,乃是出将入相之福兆。他日必将大富大贵,且能在二十岁之前济世安民。”
李渊听闻此言,心中大喜过望,仿佛看到了家族未来天大的辉煌。然而,他又担心“济世安民”这番话会泄露天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他派人四处追查书生的下落,想要询问更多的细节(另一说法是要追杀书生)。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书生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无影无踪。李渊派人四处打听,却始终找不到任何线索。最终,他只能感叹这位书生或许真的是神仙下凡,来人间传达天意。
随后,李渊采用了书生“济世安民”之中的世和民两字来为李世民取名。他希望这个寓意深远的名字能够激励李世民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这个预言,成为一代明君,为天下苍生带来和平与繁荣。
关于李世民四岁时无名书生给他看相的事件,《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有提到。李世民四岁时,确实有一个自称会看相的书生来到李渊家,对李渊及其儿子李世民进行了高度称赞,称赞李渊绝对是贵人之像,并且有贵子。见到李世民时夸赞其有龙凤的姿质和日月的仪表,到二十岁必定能济世安民。结合前章“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等谶语之说,也能前后对应,只是这个莫须有的预言,已经将李渊父子推向了风口浪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决策和命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