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工匠们打完鸡血,挥别恋恋不舍的众人,一行人朝藏书殿博士们的办公地点走去。
哎,崽就是这么受欢迎,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挨着子婴走得比较近,不小心听到他嘀咕的蒙颖和春草:。。。。。。
算了,殿下说的也没错。
------
博士在大秦的地位比较特殊。
自从秦孝公亲自写了一篇《求贤令》,招来了大秦崛起的第一大功臣商秧。
之后的历代秦王都吃到了招揽六国贤者的甜头。
先后又招揽了张仪,范睢,李斯等各国贤才。
虽然子婴不喜欢商鞅的《商君书》,觉得太过残酷。
但是,他也不可否认。
是商鞅变法为大秦的崛起打下了根基。
使大秦有了重农抑商,军民合一的思想。
以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的气魄。
对各国贤才,有军事才能的,就让他们当谋士或将军。
博古通今,知晓天文地理、礼仪制度诸多学问的聘请他们当客卿或者博士。
他们不仅是皇帝的智囊团,于朝堂之上可参议朝政大事,进谏忠言;
还掌管宫廷中的典籍图书,传承文化学识。
经过几代秦王的积攒,大秦的博士人选已经有了不小的群体。
听说始皇生辰,有资格给他敬酒的就有七十多个。
所以当初子婴才敢狮子大开口的向嬴政要一百个博士来学宫当老师。
而嬴政也大方的同意了。
一来是因为,有这个自信能满足子婴的要求。
就算咸阳没有足够的人选。
嗯,那就再写一封《求贤令》好了。
难道他的文笔还会不如老祖宗?
而且,他还有李斯呢?
大不了,让他帮忙润色一下。
如今六国尽归大秦,一定还有多多的人才隐藏在民间。
二来,如果大秦学宫只有少少几位博士,而学宫的学子学成之后,
是要遍布全大秦,成为治理帝国最基层的吏员。
那可是大秦的根基。
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博士们桃李满天下,
就像当初吕不韦,或者战国四君子,动不动就坐拥门客三千的局面。
说不好什么时候,什么人就要起来搅动风云。
所以,就算子婴不提出这么多要求,嬴政也会尽可能多的安排过去。
人多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到时候必定派系繁杂,加上学子的流动性极大,就能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了。
上次来藏书殿这边找书,提前遇到了张苍,直接就跟着他去找书了。
其实这边不止有一栋专门用来藏书的藏书楼,后院还有很大一片供人阅读和整理书册的地方。
等子婴他们走近,发现虽然有很多人在看书,
但是却非常安静,只能偶尔听到几声轻轻翻动竹简的声音。
让子婴他们也不自觉的放轻了脚步。
等到走到足够近了才引起大家的注意。
主要一群大长腿中间缺了一块,着实就有些显眼。
子婴:。。。。。。
蒙颖自然也注意到了众人的眼神。
看了一眼子婴,上前抱起他来。
虽然他还只有十六岁,但是身高已经快要接近他阿父了。
只是比不上陛下而已,但也算是“堂堂七尺男儿”了。
比一般的文人博士自是高了一头。
子婴被蒙颖抱着,瞬间海拔被拔高,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视角。
众博士看蒙颖的态度,才发现刚刚只顾着好奇,似乎有些失礼。
连忙一个个站起来,向子婴行礼问候。
子婴也没有与他们计较,向他们回礼之后。
进到阅览室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没想到,博士们虽然人多,但工作量似乎也不小。
他们大部分人都在誊抄经典典籍,如《论语》啊什么的。
还有一部分人正在整理《吕氏春秋》。
“你们誊抄这些做什么?是准备备份吗?”
子婴忍不住小小声的朝离得最近的一位年轻博士问道。
“是陛下让我们誊抄的,说是到时候送到云阳的大秦学宫去。在那边也建一座藏书阁。”
年轻博士也学着子婴的样子,微微靠近他小小声回道。
虽然知道他们两个这么说话是怕打扰到其他人。
但是,其他人又不是聋子和瞎子。
再说工作这么久了,停下来休息一会也是可以的嘛。
有必要搞得偷感这么重吗?
于是大家伙都停下手上的工作,喝水的喝水。
来找子婴说话的来找子婴说话,顺便做一下自我介绍。
“臣司马晟,见过殿下。”
显然会配合子婴表演的年轻人,性格也是很活泼的。
见大家都没那么严肃了,立马笑着对子婴自我介绍道。
“那司马大将军是你什么人?”
子婴听说他姓司马,首先想到的是司马迁。
但是,这会离他出生都还有一百来年呢。
那另外一位姓司马的大人物当然就是司马错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