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七年十月,高丽派出使臣来辽阳,本是要和辽国谈判边界问题,但是辽国已灭,只能和新生的中原政权来谈。
高丽人异想天开,居然想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真是欺我中华无人了。
他们自称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大言不惭的说什么,本来辽东都是其故土,没要求还回辽东,已经是本克制的事了。
宰相赵光义怒不可遏,针锋相对的说,本岛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再说高句丽是扶余人建立的,和你们半岛土着的后代有什么关系?
关于这件事,若是要追根溯源,那就要说到东北这块沃土,究竟是为什么总是诞生异族强权,屡屡威胁中原了。
这口锅要由司马家来背。
曹魏景初二年(238年),魏主曹叡派遣司马懿率军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
具体战役过程不说,只说获胜之后,司马懿下令“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并处决公孙渊任命的公卿以下官员 2000余人。
杀了上万人还不够,还将辽东 4万户(约 30万人)强制南迁,占当地总人口 80%以上。
《晋书》明确记载“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司马懿残暴手段被后世诟病,《资治通鉴》称其“暴酷少恩,于斯为甚”
这些移民被称为“辽东徙民”,不得担任地方要职,以防形成新的地方势力,自己人歧视自己人。
这是严重的战略短视,辽东汉族人口基本被他搜罗光了,缺乏了主体民族的压制,辽东异常空虚,东北大地从此成为了异族的乐园。
高句丽于 242年进犯西安平(今丹东),曹魏被迫派毋丘俭两次东征(244-245年),虽然重创了高句丽,但是没有人口的情况下,是控制不住如此巨大的土地的。
一直到慕容鲜卑趁虚进入辽西,285年慕容廆建立前燕,开启五胡十六国时代,中原最黑暗、最血腥、最不堪的一段历史,从此拉开了序幕。
五胡乱华、蒙古帝国、辽金、一直到满清入主中原,归根结底,都和司马懿和他的混账后代脱不开干系。
司马家历代皇帝前仆后继的祸害中国,对民族造成的创伤,不可原谅。
后来经过隋唐两代的征伐,东北“小霸王”高句丽终于偃旗息鼓,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可是东北大地,仍然没有被中原王朝牢牢掌控,契丹、女真不断崛起,直到靖康之变。
明朝建立以后,李成桂夺取半岛政权,来请朱元璋赐名,给出两个选择一个是“朝鲜”,一个是“高丽”。
看看这两个名字就知道,李成桂就没安好心。
朱重八这人文化水平不高,当然看不出来李成桂的目的,于是赐名“朝鲜”。
可是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一分为二的,自从商朝末年箕子东迁开始,一直到秦汉大唐,半岛北部毫无疑问就是中国领土。
只有半岛南部的三韩之地,才是这群土着们的传统领土。
朱重八赐名不去考证、不去调研,随意赐名,对国家严重不负责任,这给了李成桂和他的继任者们统一半岛,并向东北扩张,提供了法理依据。
王郢自以为新生的中原王朝,还是会像之前的辽国一样,来拉拢于他,毕竟新生的政权是需要政治背书的,而“万国来朝”就是最好的注解。
没想到他遇到了一个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徐灏听说谈判陷入了僵局,果断撤回谈判代表,命令孟浮生率军四万,不宣而战,直击高丽。
既然你不要脸,那就命都别要了。
孟浮生领命之后,率领四万骑兵星夜东去。
高丽王王昭是高丽太祖王建的第四子,这个时候为了压制国内豪族,正在进行改革。
比如开科举、改革官制、集中军权、解放奴婢等。
但是这些举措影响了豪族利益,朝野之间,暗流涌动。
正巧这个时候,中原王朝的军队来了。
众豪族面对王昭抵抗的旨意,阳奉阴违,更有甚者,还偷偷帮助敌人,例如提供向导、提供辎重,主动和敌人交易等。
面对如此大好局面,孟浮生的四万铁骑势如破竹,三天攻陷西京平壤,七天攻克开京。
不到一个月就凿穿了半岛,闪电战打得漂亮至极。
王昭毫无抵抗之力,一路败退,连老婆孩子都顾不得了,全丢给了孟浮生,自己逃到了耽罗岛上,连连发出求和的请求。
这个时候,谈判方才重启,这次王郢再也不敢趾高气扬,而是唯唯诺诺。
赵光义得意万分,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代表国家来谈判,真是豪气冲天。
顺手抛出拟好的条约,硬邦邦的也说出了那句话:“此约一字不能易,给你两个时辰考虑,过期不候”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真如八月天喝下一碗冰露,从头爽到脚。
王郢丝毫不敢露出不满,捡起条约默默看着。
“两国以汉江为界、王昭封韩国公、高丽改名为韩国、不许开科举、贸易自由、中原人氏在韩国犯罪,韩国无权审判、王氏后人必须到中原留学,不然无权继承爵位,赔偿军费八百万两白银、割让耽罗岛、中原在京畿驻军、两个零关税........”
林林总总十几款,这就是份亡国条约。
王郢拿着纸的手都在颤抖,这份条约如果他签了,那么千秋万载下,他王郢就是高丽历史上,第一卖国贼。
几滴眼泪落下来,滴在纸上,把上面的几个字浸湿,墨迹黑了一大片。
“这份条约太过苛刻,请赵相转奏天子,容让一二,高丽上下永感大德........”
他一边哭一边说,真实可怜极了。
“前些时日,你小小高丽,居然敢派兵相助辽国,对抗天兵,如今王爷慈悲,不计前嫌,没有追究此事,我劝贵使还是尽快签约才是,军中要活捉贵主的口号尘嚣尘上,安远侯怕是也很为难......”
赵广义把声音放柔一些,安抚着王郢,其实心里爽的要命。
“关于关税之事,下官现在就可以答应,赔款之事也可商量,只是着割地和汉江为界之事,下官实在不能做主,若是天朝非要如此,某有死而已,高丽虽国小民贫,却也不乏雄壮之士........”
赵光义眉头一蹙,冷声道:“贵使这是在威胁本官吗?”
他嚯的一下站起来,拿过条约,语气越发凌厉:“既然贵使不愿,那我们也不勉强,本官和你说不通,就让将军们和大炮和你说吧”
喜欢穿越五代末年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五代末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