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目背景与整体概述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彼时封建社会已步入晚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封建礼教森严,等级制度分明,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利益纠葛与社会大环境相互交织。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表面上钟鸣鼎食、繁华富贵,实则内部已危机四伏。
上一回中,宫里的“老太妃”去世,这一事件在封建等级社会中是极为重大的。贾母、王夫人等贾府重要人物,按照封建礼制,每天都得起早贪黑地“入朝随班,按爵守制”。送灵的日子临近,她们忙着打点使用物品,查点随行人员。五更时分,贾母等人坐上轿、车,由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护卫着,浩浩荡荡出发。
荣府这边,总管家赖大特别安排加强了护卫,将两处厅院关闭,出入人等都走两边小角门。贾府中,只剩下仍在病中的凤姐和不大管事的尤氏,各层级的管理力量明显削弱。这种管理上的松弛,为第五十九回中底层人员之间矛盾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贾府的主子们高高在上,享受着荣华富贵,而丫鬟、婆子们则处于社会底层,为了生存和一点微薄的利益而奔波。老太妃的去世,使得贾府的主要管理者无暇顾及府内的一些琐事,原本被压制的矛盾开始逐渐显现。
同时,贾府内部推行的“承包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各承包区域的婆子们为了自身利益,对所负责的区域看管得极为严格,生怕有人侵犯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的纷争和矛盾,在管理力量削弱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冲突。
本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情节衔接下展开,通过莺儿编篮、春燕与婆子的冲突等一系列事件,展现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
1.回目大意与整体情节
回目“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高度概括了本回的核心情节。“柳叶渚边嗔莺咤燕”描绘了在柳叶渚这个地方,莺儿因折柳编篮之事引发了婆子们的不满,进而对春燕进行斥责的场景。“嗔莺”体现了婆子们对莺儿折柳行为的恼怒,“咤燕”则是指婆子们将怒气发泄在春燕身上。“绛云轩里召将飞符”则讲述了春燕被打骂后跑到绛云轩(宝玉住处)求救,麝月派人去请平儿来处理此事,平儿以“飞符”(传过话来)的形式下达了对闹事婆子的处置命令。
本回的主要情节围绕着莺儿编篮展开。一日,宝钗早起开窗,见外面下了点点春雨,叫醒了贪睡的湘云一起梳妆。湘云称两腮发痒,怕是又犯了杏癍癣,便跟宝钗要蔷薇硝擦脸。宝钗说前儿把剩的都给了妹子,正要去黛玉那里要点儿,于是命莺儿去取。蕊官也要跟着去,顺便看看藕官。
两个女孩子走过柳叶渚,看到垂下的绿柳丝,擅长编织的莺儿便“技痒”起来,摘柳编花,很快编了一个漂亮的小花篮送给黛玉。黛玉见了很是喜欢,还说要同薛姨妈一起到宝钗那边吃饭。莺儿拿了硝,带着蕊官及藕官顺着柳堤回来,又采了好多柳枝,坐在石头上继续编。
这时,宝玉屋里的小丫头春燕走来。春燕告知莺儿,这一带地上的东西由她姑妈管着,自从得了这个差事,姑妈比得了永久的基业还上心,每日逼着她们照看,一根草也不许人动。莺儿却认为自己掐一点儿无妨,因为她们承包的任务中有每天送花草的要求,可宝钗一直没要。
正说着,春燕的姑妈拄着拐杖走来,心疼柳枝,却不好直接说莺儿,便找茬儿斥责春燕。春燕不服,与姑妈理论。恰好春燕娘也找来,姑妈添油加醋地告状,春燕娘不容分说,上来就打春燕,还骂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脏话。
春燕哭着往怡红院跑去,她娘怕别人问缘由,赶紧追过来。春燕的吵闹搅乱了绛云轩的和谐氛围,宝玉听了春燕的诉说很是着急,认为她们得罪了亲戚(宝钗)。袭人无奈,派人去二奶奶那里“召将”平儿前来处理。
平儿问明情况后,采取“飞符”的形式传过话来,要将春燕娘撵出去打四十板子。婆子一听害怕了,泪流满面地到处央求。袭人有点儿心软,晴雯态度坚决。后来平儿亲自过来,秉持“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原则,最终“法外开恩”,给予了断。平儿还提到,这几日府里大小出了八九件事,春燕这里还算小的,还有大的可气可笑之事。
二、人物形象分析
1.莺儿:心灵手巧与率性天真
莺儿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展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心灵手巧与率性天真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莺儿的心灵手巧首先体现在她精湛的编织技艺上。当她和蕊官走过柳叶渚,看到嫩绿的柳丝,便立刻来了兴致。她伸手挽翠披金,采了许多嫩条,一边走一边熟练地编起花篮。她的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就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枝上翠叶满布,再配上采来的鲜花,显得别致有趣。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她心灵手巧的特质,她对编织的热爱和熟练程度可见一斑。而且她编花篮并非为了炫耀,只是出于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想要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她将编好的第一个花篮送给黛玉,这份心意也体现了她的善良和真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