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鸳鸯自尽原因剖析
1.表面原因分析
从文本中鸳鸯的心理独白可以清晰地看到她选择自尽的表面原因。在贾母去世后,鸳鸯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与恐惧之中,她的内心独白深刻地反映出她对未来的担忧。
鸳鸯担心会被贾赦折磨。此前,贾赦曾想讨鸳鸯做妾,让邢夫人出面说媒,却遭到鸳鸯的坚决拒绝。她对着劝婚的哥嫂大骂,不给贾赦丝毫面子,这无疑与贾赦结下了梁子。如今贾母离世,鸳鸯失去了最大的庇护。大老爷贾赦虽不在家,但大太太的行为已让她心生厌恶。她深知贾赦睚眦必报,一旦贾赦回来,自己必将陷入绝境,遭受贾赦的折磨和报复。在封建家族中,主子对奴仆拥有绝对的权力,贾赦若想惩治鸳鸯,她根本无力反抗。
同时,鸳鸯也害怕被配给小厮。在贾府,奴仆们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主子们有权决定他们的婚配。鸳鸯明白,贾母去世后,贾府的管理将会变得混乱,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可能会趁机将她配给小厮。对于鸳鸯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屈辱。她在贾母身边多年,地位不同于一般的丫鬟,主子们都对她另眼相看。她有着自己的尊严和骄傲,无法忍受这样的安排。她认为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若被随意配给小厮,那将是对她一生的否定。
这种对被贾赦折磨和被配小厮的恐惧,让鸳鸯觉得未来毫无希望。她在心理独白中说“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守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得,倒不如死了干净”,充分体现了她对未来生活的绝望。在她看来,死亡是摆脱这些痛苦和屈辱的唯一方式,于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尽。
2.深层原因探究
除了表面原因,鸳鸯自尽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鸳鸯对贾府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她长期在贾母身边,见证了贾府的繁华与衰落,深知家族内部的腐朽和矛盾。贾母在世时,凭借着她的威望和能力,维持着贾府表面的繁荣。但随着抄家等一系列变故,贾府已元气大伤。贾母的去世,更是让贾府失去了主心骨,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鸳鸯明白,贾府的衰败已不可避免,未来等待着她的将是一个混乱、黑暗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作为一个丫鬟,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看到大老爷贾赦的贪婪和自私,大太太的冷漠和无情,以及老爷的不管事,预感到贾府将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她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苟且偷生,于是选择以死来逃避这一切。
自身性格因素也是鸳鸯自尽的重要原因。鸳鸯性格刚强、自尊自爱。她在贾府中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凭借着贾母的信任和自己的能力,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她敢于反抗贾赦的无理要求,对着劝婚的哥嫂大骂,不给贾赦丝毫面子。这种刚强的性格使她无法忍受屈辱和不公。当她意识到自己未来可能会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时,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她不愿意向命运低头,不愿意成为别人的玩物,于是选择以死来扞卫自己的尊严。
封建礼教的压迫也是导致鸳鸯自尽的根本原因。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丫鬟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她们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鸳鸯虽然在贾母身边地位较高,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奴仆。她的婚姻、前途等都由主子决定,自己无法自主选择。贾赦想讨她做妾,她即使不愿意也只能反抗,因为她没有拒绝的权力。贾母去世后,她失去了唯一的庇护,更加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深知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选择以死来反抗这种不合理的制度。
综上所述,鸳鸯的自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对贾府未来的清醒认识、自身刚强的性格以及封建礼教的压迫,使她在绝望中选择了死亡,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四、人物形象塑造
1.鸳鸯形象分析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鸳鸯的形象鲜明而深刻,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结局令人感慨。
鸳鸯精明能干,这在贾府众人眼中有目共睹。她作为贾母身边的事务总管,掌管着老太太的一切事务和开销。在第三十八回的螃蟹宴上,鸳鸯拿凤姐打趣,俨然风头已盖过凤姐。她本该伺候贾母吃饭,却把这些事留给凤姐,自己跑到一边消停,足见她在贾府的地位和行事的自在。不仅凤姐,贾琏见了鸳鸯也是打躬作揖叫姐姐,遇到银两周转不开的难事也得找鸳鸯解决。这说明鸳鸯在处理事务方面能力出众,深得贾府上下的认可和依赖。
忠诚是鸳鸯性格的一大亮点。她与贾母感情深厚,一生都追随贾母。贾母去世后,她深感失去了主心骨,对未来充满恐惧。她的心理独白“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充分体现了她对贾母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担忧。她觉得只有以死追随贾母,才是对这份忠诚的最好诠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