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晨四点,交易室的中央空调发出濒死般的嗡鸣,陈默瘫在堆满红牛罐的工位前,面前的白板上“美林时钟”的扇形图被红笔割裂成碎片,咖啡渍沿着“衰退期买债券”的英文单词蜿蜒,像极了2022年腰斩时的资金曲线。他抓起半罐凉透的星巴克,褐色液体泼在《投资时钟》原版书上,油墨在湿痕中晕开,如同他破碎的模型。
“狗屁的美林时钟!”他盯着屏幕上疯狂报警的行业轮动模型,2023年一季度重仓科技股跑输基建23%的回测数据像道伤疤,“老美那套在A股就是废纸!”
程序员小王顶着鸡窝头凑过来,显示器映出他眼下的青黑:“默哥,要不把‘高质量发展’关键词输进模型?去年新能源就是吃了政策红利……”
“红利?”陈默突然起身,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声响,“2024年预制菜暴涨50%时,模型还在提示减持消费股!”他冲进洗手间,热水雾气中盯着镜面,手指蘸着水珠划出四行字,每一笔都带着219章科创板挑战的狠劲:
1. 春科技:两会东风+年报预喜(2024年AI芯片涨120%);
2. 夏消费:618狂欢+CPI见底(2023年啤酒板块涨45%);
3. 秋资源:基建冲刺+冬季备货(2022年煤炭股涨38%);
4. 冬政策:中央会议+估值切换(2024年数据要素涨60%)。
“去他娘的国际理论!”他踹开隔间门,马克笔在玻璃上狂书“三季三杀,唯快不破”,水珠顺着字迹滴落,在地面砸出细碎的响,像极了218章新疆棉田的盐粒结晶声。
交易室的灯光在他身后投下扭曲的影子,周远山2022年的授课录音从音箱流出:“A股轮动看三季——春季炒梦,夏季炒人,秋季炒钱,冬季炒命!”东北腔混着海浪声,让他想起三亚特训时老人在沙滩画的思维导图,那时的他还不懂“政策因子”才是A股的真正驱动。
“小王!”他抓起计算器狂敲,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出现37次的统计让他瞳孔骤缩,“把近五年报告做词云分析,政策因子权重提到40%!”屏幕上,行业轮动曲线开始重构,217章养猪场的粪便样本、218章棉农的霜冻记录,此刻都化作模型里跳动的政策点数。
“你这是赌徒行为!”林薇的视频通话突然接入,香港的霓虹在她身后闪烁,酒杯碰撞声盖不住焦虑,“单行业仓位70%,现代组合理论的大忌!”
陈默盯着自己改编的凯利公式,笔尖敲着屏幕:“2023年传媒板块赔率3倍,政策强度0.8,算出仓位68.4%——这不是赌博,是中国特色的风险平价。”他指向满屏的算力租赁股,中科曙光的买一价正以每秒200手堆积,“当政策关键词在新闻联播出现三次,就是全仓冲锋的信号。”
同花顺弹窗突然红光爆闪:【四部委印发《算力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中科曙光秒封涨停,买一封单超十万手。模型发出尖锐爆鸣——行业集中度突破85%,这是他在219章科创板挑战时设定的“全仓冲锋”阈值。
“全部清仓!”他的咆哮震得麦克风嗡嗡响,“隆基绿能、中国中免、紫金矿业——一个不留!”
风控员老张的秃头在显示器前发亮:“消费股刚出金叉,现在砍仓等于割在地板上!”
实习生小雨抱着键盘掉眼泪:“我的神火股份股息率7%,马上分红了……”
陈默盯着持仓分析界面,声音冷得像216章长春燃气的跌停板:“2022年腰斩时,我也是这么想的。”手指悬在清仓键上,想起215章新奥能源跌停板上的散户割肉单,“现在算力是政策刺刀,其他都是钝刀。”
证监会大楼的射灯刺破夜幕时,他的持仓已浓缩成三支标的:寒武纪45%、昆仑万维30%、中兴通讯25%。政策补贴占比、政府订单数据、专项债支持项目,每个数字都像218章棉田的毫米波雷达数据,精准到可怕。
“还剩24小时。”他盯着修正后的美林时钟,政策因子红得刺眼。中央台突然滚动新闻:【财政部拟对算力采购实施增值税加计抵减】,三支标的盘口瞬间沸腾,寒武纪买一价跳涨5%,昆仑万维成交量10分钟放大3倍,中兴通讯港股通买盘汹涌。
交易软件突然卡死,陈默抓起卫星电话:“启动备用通道!走量子通信线路,用5G专网下单!”窗外,飘雪变成冻雨,打在玻璃上沙沙作响,像极了219章朱雀私募解析代码的声音。
保险柜的密码锁“咔嗒”打开,他将写满策略的笔记本塞进去,余光瞥见柜角的微型摄像头——红色指示灯一闪一闪,设备编号前缀“ZQ”让他想起219章那辆黑色奥迪A8。佯装整理文件,手机偷拍的瞬间,指尖在键盘敲出加密信息:【监控已发现,准备撤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