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安慰道,“我是第一批出来的,听到前面的人都说四书题二难,甚至有的人记不得原句是什么,你 能答出来,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希望吧。”魏渠勾出一抹浅笑,“我要是考的好,我舅舅面上也有光。”
“哎呀,这才第一场呢,稳住!稳住!”沈淮故作轻松的笑道,“许久没活动了,等会我们一起练五禽戏吧,考棚里面太冷了,得舒展一下筋骨。”
科举考的不仅是学识,还有心态。
县试的淘汰速度很明显,第一场没通过就无缘第二场,直接淘汰掉,想要再考,只能等下一年。
第一场过了,不意味着你就安全了,还有第二场第三场的考验。
考到第五场,也不代表你闯关成功,因为县试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
按照今年的参加人数,最终录取人数可能在二十人左右,这些人都是择优录取。
竞争非常激烈。
第二天,还没到出号时间,很多考生已经守在公告栏下面,紧张又期待。
沈淮知道人多,便没有去凑这个热闹。
倒是沈继业和魏舅舅非常积极,吃完午饭便去附近的茶楼坐着了,魏渠见沈淮不去,也留在了小院里,可一到时辰,他便按捺不住了。
“沈淮,我要去看名单,你真不去看看吗?”
“走吧。”
都参加了,不去凑这种热闹,似乎缺了点乐趣。
两人刚走到公告栏附近,便看到乌泱泱的一帮人,通过之人兴奋尖叫,没通过之人哭丧着一张脸,或捶胸哭嚎或感叹老天不公,没给他一个好脑子。
众生百态,在这里鲜活显现。
魏渠看到这些,停顿了一下,很快便拉起沈淮往里面挤,可惜他们年岁小,又没有力气优势,到了外围便挤不进去了。
“啊,我过啦我过啦!”
挤在前面的王宇川兴奋跳起来。
“我也过了。”陶行简的声音紧随而来。
没一会,陈观也发出一阵尖叫。
魏渠见状,赶忙搜寻自家舅舅的身影,“舅舅,看到我名字没?”
魏舅舅被人挤着,压根没听到外甥的话,倒是沈继业兴奋的从人群中出来,“三郎,你过了。”
“沈叔,有看到我的名字吗?”魏渠急声问道。
“看到了,小渠,你也过了。”沈继业很激动,“你们五个都过了。”
这时,魏渠舅舅才从里面出来,“阿渠,你过啦,你跟小淮都过了。”
魏渠的脸,瞬间开出灿烂的笑容。
“太好了,我们五个都过了。”王宇川激动的走过来,“沈淮,陶师兄,我们几个要不要去酒楼吃一顿?”
“明天还有考试,我就不去了。”陶行简开口,“等考完第五场,再去也不迟。”
“也行。”
看完名单,大家各自回去温书。
第二场的流程和考试时间跟第一场一样,沈淮排队进考场时发现,考生明显少了很多。
县试第二场称之为初覆。
四书文一篇,孟子性善论一篇,帖经两题,算术题一题。
看到算术题,沈淮挑了一下眉毛。
算术题和律法题,都是在最后一场出现的,而且还是附加题,看主考官的意思,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
现在出现,完全是送分题。
沈淮笑了一下,立即写下答案,接着开始答帖经题和四书题,最后是孟子的性善论。
检查无误后,交卷。
考棚里冷,沈淮不愿多待,这次他依旧是第一批。
魏渠和王宇川四人很快出来,都说第二场题目不难,有信心通过。
结果还真是,他们五人都通过了第二场。
县试第三场叫再覆。
五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义《孟子.梁惠王上》篇中的关注名声、重视农业的内容,限二百字内。
考题比之前的难。
五经题出自《尚书》,“明良”之论,有何启示。
这里的“明良”,强调帝王贤明,臣下善良,二者相互配合,答题时需要引出这种关系的重要性,还要借历史典故来支撑论点。
答题思维跟四书题方式还是有点区别的,这里涉猎较广,需要从多方面来论述。
而且涉及到的层次更深。
沈淮捋好思路就下笔。
因为篇幅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要简练,观点要清晰,论证要充分。
最后是以“桃花”为题赋诗一首。
这类型的诗,沈淮练过不少,所以也没花费多少时间。
律赋的话,格式相对自由,写起来也比较顺手。
出考场时,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变了很多。
因为第三场的难度比较明显。
魏渠当晚失眠了,直到第二天看到自己的名字,他才兴奋的跳起来。
一直嚷着自己要凉的王宇川,通过了。
沈淮看到二人蹦蹦跳跳的样子,真心替他们开心,至于陶行简和陈观二人,在对答案的时候,沈淮就猜到他们两个会过。
果真不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