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爹娘和师太都有些质疑宗祥,何红菱叹了口气:“爹,您给我找这么个忠厚傻实诚的哥哥,我要是不盯着他点,早晚被狼叼了去。
爹,您说我是不是得操一辈子心?”
何红菱说,不只是她,包括她的这些姐妹们,都在四处打听天下反王的消息,总要做到知己知彼,以防万一。
听何红菱讲了福王的罪恶行径,几位长辈也是恨的咬牙切齿。又觉得是自己误会了宗祥,紫云首先道歉。
宗祥赶紧说是他的原因,不怪红菱妹妹批评他,确实是自己话没说清,才让长辈们误会了。
既然宗祥没错,既除了坏人,自己又能有安身之所,大家都同意宗祥的计划。
宗祥决定回去找一些青年,穿上武王爷士兵的衣服,假扮武王爷的兵马去抓老福王。
“祥儿,那些都是老百姓,没打过仗,对抗不了福王的士兵!”
见师父担心,宗祥笑着说出自己的具体计划。
他带的兵马只是幌子,让福王兵马看到就行,目的就是嫁祸给武王爷。
而杀福王不用他们,自己潜进军营,直接杀了福王,然后送小福王回去接管老福王的部队。
计划倒是不错,何红菱却不同意:“哥,既然咱俩是兄妹了了,能听妹子一言么?”
何红菱觉得让百姓假扮武王爷的部队有很多不妥,首先不能保密。
嫁祸给武王爷,还要利用小福王,那就永远不要让小福王知道真相。
如果带着百姓们去,人多嘴杂,恐怕早晚会有消息传到小福王耳朵里。
就算百姓们不知道谁杀的老福王,可百姓假扮武王爷军队的事传出去,小福王也会怀疑。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福王的军队骁勇善战,百姓们假扮武王爷的军队,如果福王的军队真的进攻,百姓们如何全身而退?
何红菱提醒宗祥,他就是武王爷,那张脸在那摆着呢。不仅如此,他手里还有紫萝卜佩和玉如意,都可以调兵,倒不如直接去调武王爷的军队。
真的武王爷的军队去了,这件事就永远成了秘密,双方打起来,这件事就更真了。
何红菱的主意更安全,新问题又出现了,经过这顿折腾,紫萝卜佩碎了,没了,只有玉如意在手。
“红玉,绿萝卜佩呢?”
宗祥记得红玉说过,她偷回来两个萝卜佩,等到师姐问她,红玉红着脸不好意思的说:“师姐,对不起,那个绿的太可爱了,没忍住,被我吃了。”
听说红玉居然吃了绿萝卜佩,大家都笑了起来。
萝卜佩没了就没了,玉如意也行,宗祥刚要行动,何红菱又不同意了。
何红菱觉得杀其父再利用其子,总觉得有些龌龊,并非君子所为。
何红菱的意思自己这边不缺将领,倒不如救醒小福王,明着跟他说武王爷愿意跟他联合。
如果小福王能说服他的父王,双方联合,或许更好些。
反正也是暂时联合,如果将来他们父子有二心,再除掉他们也不晚。
同时,何红菱看了眼昏迷的小福王:“爹,娘,我总觉得这小子跟我有缘,说不出的感觉,好像他就是我亲弟弟。”
宗祥也说,刚才他折腾了小福王,自己的心一直不舒服,感觉这个小福王一点都不可恨,还有些可怜,更有些心疼。
楚南惊也赞同女儿的想法,亲自救醒了小福王。
听说武王爷要和自己的父王联合,小福王特别抗拒,坚决不配合,甚至于红玉威胁要杀了他,小福王宁可一死。
这怎么回事?这个连疼痛之苦都忍受不了的小福王,怎么会这么强烈的抗拒?居然什么都不怕了。
红菱叫来他的四个副将,问他们谁能帮忙说服小福王。
听说他们想联合福王,其中一个叫王铁的副将说了实话。
福王叫马明松,是前幽州总兵,也是幽州刺史的得力干将。后来劝幽州刺史起兵,马明松自告奋勇做先锋,声势特别浩大。
幽州辖区本来就不小,加上马明松又得了几个城池,马先锋就劝幽州刺史赵如京登基称帝。
赵刺史是个老实人,起兵的目的是进京护驾,现在手下让自己称帝,这怎么可以?
马明松竖起大拇指:“大哥,要说马某最佩服的是您,只有您才是忠臣良将。”
说是这么说,当天夜里马明松就发动了兵变,杀了刺史赵如京,马明松自立为王,称为福王,建立大福国。
马明松人品不好,又没有头脑,称帝之后,带着兵东征西讨,打来打去,地盘越打越少,眼看着幽州守不住了,只能带领残兵进驻中原,到处烧杀抢掠。
小福王马洵觉得父亲这么做不对,还是应该回到幽州,凭借那里的基础,站稳脚跟,慢慢休养生息。
而现在在中原地区烧杀抢掠,这不是祸害老百姓么?属于不义之师。
马明松居然勃然大怒,狠狠的骂了马洵一顿,罚他巡营七天七夜不许回去睡觉。
马洵是个孝子,心说父王生气了,那就巡营呗,等父亲消气儿了再劝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