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婆的汤圆摊今儿个收得早,竹帘上还挂着半干的水珠。我蹲在灶前添柴火,小夜正踮着脚往保温桶里塞暖水袋——她非说阴间冷,得让李阿婆的汤圆到了那头还是热乎的。
"子夜,把那包桂花糖递我。"李阿婆抹了把眼角,手在围裙上蹭了又蹭,"老周头活着时就好这口,我包了二十个,七个芝麻的,七个豆沙的,剩下六个...六个是枣泥的,他当年总说枣泥甜得像我们头回见时他塞我兜里的糖。"
我接过糖包,纸包上还留着李阿婆的指纹。这是她今晨特意去老字号买的,说"阴间的糖没阳间的香"。小夜把糖撒在汤圆上,银铃胎记在腕子上闪着微光:"李奶奶,您放心,我哥现在是守夜人,保证您的汤圆热乎着到。"
"叮铃——"车把上的新铃铛轻响,这次是清清脆脆的两声。我摸出订单纸,血字在晨光里泛着淡粉:"配送物:热汤圆二十个,地址:李记汤圆摊地下骨灰罐 收货人:李守财(李阿婆已故老伴) 备注:用1958年中秋的桂花糖当配送费。"
"是自愿订单!"老钟从摊后晃出来,手里攥着半根烟,"黄泉系统显示这单走的是'阳间思念'通道,不用扣阳寿!"他拍了拍李阿婆的背,"您老就等着吧,老周头保准在那头乐开了花。"
李阿婆的手颤得厉害,她摸出块红布包,里面是对银镯子:"这是我和老周头的定情物,当年他在铁匠铺打了三个月...你帮我捎给他,就说...就说我在阳间挺好,等攒够了'回忆',我也去给他包汤圆。"
我把银镯子塞进配送箱——现在的箱子早不是那口老檀木棺了,是小夜用铃芯碎片重铸的,送阳间东西时会飘着桂花香,送阴间物件时泛着暖黄的光。老黄的面包车"轰"地停在摊前,车顶还沾着昨晚的露水:"周先生,车加满了,连孟婆的汤桶都绑在后座了。"
阿满从后座探出头,嘴里啃着半块烤串:"我闻见骨灰罐的味儿了!在汤圆摊底下第三块青石板下头,对吧李奶奶?"李阿婆抹了把泪:"对,三十年前老周头修摊时,说要把自己埋在汤圆香里...我就依了他。"
我们沿着青石板路往汤圆摊开,路过老槐树时,树杈上还挂着父亲当年挂的银铃。小夜指着窗外:"哥,你看!"树底下坐着个穿蓝布衫的老头,正捧着碗汤圆笑——是李阿婆的老伴,他的脚踝上没有条形码,只有团透明的爱心。
"到了。"老黄把车停在汤圆摊前,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亮。我蹲下来,用铃铛尖敲了敲第三块石板,"咔嗒"一声,石板底下冒出团黑雾,渐渐凝成个穿中山装的老头。他的脸皱巴巴的,却笑得像孩子:"秀兰?是秀兰让你来的?"
"老周头!"李阿婆扑过去,却穿过了他的身体,"我给你带了汤圆,热乎的!"老头伸手去接保温桶,手却穿过了桶壁——这是自愿订单的规矩,阳间人不能碰阴间物件,得由守夜人转交。
我把保温桶递过去,黑雾突然凝成实体。老头掀开盖子,热气"呼"地冒出来,他吸了吸鼻子:"是秀兰的手艺!芝麻馅多放了糖,豆沙里拌了桂花...和五八年中秋那碗一个味儿!"
李阿婆从兜里摸出银镯子:"老周头,这是咱的定情物...我一直收着。"老头接过镯子,手在发抖:"秀兰,我在阴间天天想你,想你煮的汤圆,想你骂我懒...可我不敢托梦,怕吓着你。"
"叮铃——"铃铛又响了,这次是从骨灰罐里传来的。孟婆端着汤碗走过来,汤里飘着桂花:"喝口汤吧,这是用你们的回忆熬的。"李阿婆喝了一口,眼泪"啪嗒"掉在汤里:"老周头,我不怪你走得早...你在那头要好好的。"
老头捧起汤圆,咬了一口:"甜,真甜...秀兰,等你攒够了'回忆',我在阴间给你留个灶,咱们还开汤圆摊。"他转头看向我,"小伙子,谢谢你...让我和秀兰说了这么多话。"
手机突然弹出新订单,地址是"永远的家",备注写着:"给李阿婆和老周头送碗热汤圆,用阳间的思念当配送费。"我笑着跨上电动车,小夜坐在后座,怀里抱着李阿婆的红布包。
车轮碾过青石板,水洼里倒映着四个身影——我、小夜、李阿婆,还有老周头。他正站在老槐树下笑,手里捧着碗汤圆。
"叮铃——"新铃铛轻响,这次是春风穿过铃铛的声音。我回头看了眼,李阿婆正往阿满碗里加桂花蜜,小夜举着红布包跑向汤圆摊,母亲在灶前揉面,腕子上的银铃和车把上的新铃铛,正随着她的动作,发出同样清越的声响。
喜欢黄泉外卖簿的追命铃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黄泉外卖簿的追命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