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即公元1007年8月6日。】
【四川绵州,军事推官欧阳观的妻子郑夫人生下一名男婴。】
【古代,推官处理讼狱之事,判官掌管文书事务。】
【军事推官,就类似于现在的人民法院院长或者司法局局长。】
【五十六岁,老来得子,欧阳观欣喜不已。】
【希望婴儿此生长久,一辈子平安健康,他给婴儿取名修,字永叔。】
【三年后,欧阳观军事推官任满,被调任到江苏泰州,任职军事判官。】
叶非雪伸出纤细手指,指向面前的欧阳修生平行迹图。
指尖沿着去向线,从左侧区域唯一的城镇标记点位置——绵阳(出生地),划向右侧区域。
最后,停留在位于最最右边位置的泰州。
【不幸的是,还不到半年欧阳观就染上重病,病逝在了任上。】
【年仅四岁,欧阳修失去父亲,成为了单亲家庭孩子。】
欧阳晔怜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无声地叹了口气。
他与侄子有着同样的遭遇,年幼丧父,那时他仅仅比侄子大一岁。
但侄子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他却有比自己年长六岁的大兄和年长三岁的二兄挡在前方。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
【欧阳观,有一颗“圣父心”。】
【做官廉洁,官小俸禄低,却乐善好施,热情好客,常常接济他人和招待各方宾客。】
【欧阳观: 不要让钱财拖累我清白。】
【因此,更不幸来了,他们家是一个“三无”之家。】
【无房,无地,无存款。】
王夫人正在给自家要卖的李子挖核,闻言倒吸一口凉气,狠狠为郑氏鞠一把同情泪。
摊上这样的夫君,可怜!真可怜!
王戎看了妻子一眼,嘴角勾起:“这样看,还得是我这个俗人靠得住吧。”
他们家可是“三有”之家。
有房!有地!有仆人!
嘿嘿,这可都是因他这个一家之主既能开源又能节流,还能避祸保全自身。
一颗“无核李子”丢进嘴里,王戎脸上写满了得意与自豪。
视线停驻在王戎打造的“无核牌李子”上,回想起每晚烛火下核算的大量账簿,王夫人肯定地点了点头。
别的不谈,死后遗产肯定有一大笔。
“卿本佳人。”
王夫人轻声赞许,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总而言之,这个家穷得只剩下人。】
【于是,次年,在亲友帮助下,携儿带女,扶送欧阳观灵柩返归故里,安葬好亡夫后,郑夫人便带着幼儿稚女北上。】
【去哪里?去随州(今湖北随县)。】
叶非雪挪动脚步,将镜头对准“少年忧患”一栏。
【郑夫人决心守寡,不再嫁人,只能无奈带着儿女去投奔亲戚——
在随州当地做官的小叔子,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
【然而,随州贫穷闭塞,欧阳晔的工资收入不高,家里还有三儿一女,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
【尽管他将欧阳修视如亲子,尽心尽力接济着孀嫂孤儿,欧阳修一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欧阳修抬眼看了一眼天幕,眼睛有些泛红。
说起来,他娘带着他和妹妹投奔叔父还有一个原因。
“尔欲识尔父乎?视尔叔父,其状貌起居言笑皆尔父也。”
“你想了解你父亲吗?你看看你叔父就知道了,他的品行相貌、言谈举止都像你父亲。”
【可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作为一个出生名门望族,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郑夫人深知读书才是儿子唯一的出路。】
【家境贫寒,供不起欧阳修上学,郑夫人便亲自下场教学辅导。】
【郑夫人: 没人教导?看我的。】
【沙滩画荻识字,孔庙石碑学书法。】
【郑夫人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儿子。】
欧阳修眼眶越发红,范仲淹踱步过去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与永叔幼年遭遇还挺相似,都是靠阿娘耗费苦心教育长大。
不同之处在于,丈夫逝去,郑夫人能选择守寡,能去投奔丈夫的兄弟。
而他娘身为侧室,只能带着他这个不被正室接纳的庶子改嫁。
【家里没钱买书,欧阳修便去找有书的邻里借,借来抄完再送还回去。】
【借书求学,是古代贫困生的一条必经之路。】
昔日的资深借书求学人士宋濂,对此深有感触。
书籍珍贵,主人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借出的。
回想起以往借书的经历,宋濂抿了抿唇,手起笔落在纸上。
眨眼间,纸上跃然落下数行文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已还……”
寒门学子求学坎坷多艰,他衷心希望后辈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学苦读,早日成才。
【这些邻里中,欧阳修最常借的一家,是随州城南家中藏书众多的李家。】
【也就是,欧阳修儿时小伙伴李尧甫的家。】
【小时候,欧阳修经常去他家玩耍。】
〖摆烂乐子人: 醉翁之意不在玩,在乎藏书之间也。〗
将这句话收入眼底,欧阳修挑眉。
看来,所有人都懂他的“图谋不轨”。
其实,这一点小伙伴和小伙伴家人知道,是一片好心的成全,也是提前给出的投资。
【十岁那年,欧阳修和小伙伴们在李家玩捉迷藏。】
【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在一堵夹壁之间,孩子们找到一个盛满旧书的破竹筐。】
【在破竹筐中,欧阳修翻找出一本残破不全,只剩六卷而且“脱落颠倒无次序”的《昌黎先生文集》。】
【顿时,新世界的大门向他打开。】
【昌黎先生,老大哥韩愈又又又俘虏了一枚小迷弟。】
说到这里,叶非雪语气非常感慨。
“欧阳子,今之韩愈也。”
文化传承真的很神奇。
谁能想得到,此时的欧阳修,将来会成长为宋代韩愈。
甚至,还能获得与韩愈平起平坐的赞誉,追星成功。
喜欢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旅行直播:开局打卡王安石纪念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