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大司乐》则从祭祀角度对后土有所涉及,“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虽未直接阐述后土来历,但反映出在周代祭祀活动中,后土作为地神受到祭祀,以祈求国家平安、百姓安康。这表明后土在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国家仪式中占据重要位置,其神职与国家和民众的福祉息息相关。
《礼·月令》记载“其神后土”,简单直接地将后土作为特定时节对应的神只。在古代月令体系里,每个时节都有相应的神只掌管,后土负责特定时段,体现出其与自然时序的关联,反映古人将自然现象与神只信仰相结合的观念。
这些记载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可后土作为重要神只的地位,且都与土地或自然崇拜相关。后土在不同古籍中都是与大地紧密相连的存在,是古人对土地自然力量崇拜的体现。
然而,不同记载也存在差异。在家族渊源方面,有的强调是共工氏之子,有的则未提及。在神职描述上,有的侧重于土地治理,有的着重于祭祀仪式中的角色,还有的突出与自然时序的联系。这些差异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后土神的理解和诠释有所不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神话在传承过程中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这些不同记载共同构成了后土神复杂而多彩的形象,为后人研究古代神话、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与共工氏的血脉联系
后土与共工氏存在着紧密的血脉联系,众多古籍都明确记载了“共工生后土”这一传承关系。《山海经·海内经》中便清晰地勾勒出他们的家族谱系:“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共工生后土” ,为这一血脉传承提供了有力的神话依据。
在诸多神话故事里,共工氏是一个极具个性的角色,他以好战着称,曾与颛顼争夺天帝之位,怒触不周山,使得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引发了天地间的巨大变动。而后土作为共工氏之子,却展现出与父亲不同的特质。他以仁厚公正的品德赢得了人神的尊敬和爱戴。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神话故事也经历了历史化演变。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共工与后土更多是作为神话人物存在,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现象和未知世界的想象与解释。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神话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和道德内涵。
在历史化的过程中,后土“平九土”的功绩被不断强调。《国语·鲁语上》记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四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这一功绩使后土从单纯的神话角色转变为对人类社会有实际贡献的英雄人物。他的形象逐渐与土地治理、社会安定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祭祀和敬仰的对象。这种历史化演变不仅丰富了后土的形象,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神话故事的重新解读和利用,使其更符合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需求,从而在不同时代都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幽都之王的传说
东汉王逸注解《楚辞》时,提出后土为幽都之王的说法,为后土的神格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深邃的色彩。这一说法在诸多古籍中得到了呼应,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幽都世界。
《山海经》等古籍为我们勾勒出幽都大致的景象。在遥远的北海深处,有一座巨大的黑山,名为“幽都山”,这里是幽都的核心所在。滚滚黑水从幽都山上奔涌而下,仿佛是这座神秘之地的脉搏。山上栖息着各种奇异的黑色生灵,黑鸟振翅、黑蛇蜿蜒、黑虎咆哮、黑豹潜行,还有长着蓬松黑色尾巴的狐狸穿梭其间,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阴森而神秘的氛围。幽都,宛如一个独立于人间的神秘国度,是人死以后阴魂要去接受审判的地方。
在这片神秘的领域中,后土肩负着统治与管理的重任。作为幽都之王,后土执法严明,公正谨慎,凡事都亲力亲为。每一个来到幽都的亡魂,后土都会依据其生前的善恶行为进行逐一审判。善良正直之人,在她的裁决下,死后还会转世到人间,继续享受人间的福祉;而那些作恶多端之人,等待他们的则是地狱的种种惩罚,即便转世也不能为人,只能沦为受苦的动物;至于那些罪大恶极之人,后土会让他们永远留在地狱,遭受无休止的痛苦煎熬,永远不得再转世轮回。
此外,还有很多亡魂鬼魄因为生前无法洗刷冤屈,或惧怕受到地狱的惩罚,没有来到幽都接受审判,而是游荡在人间,成为危害人间的孤魂野鬼。后土时常会来到人间巡查,凭借其强大的神力,捉拿这些害人的孤魂野鬼。哪里有鬼害人,后土就会出现在哪里,她的存在让做了坏事的鬼怪们闻风丧胆。后土在幽都的统治,维护了阴阳两界的秩序,让生与死都遵循着一种既定的规则,她不仅是死亡世界的主宰,更是正义与公正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善恶有报的朴素信仰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