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边将中,李元昊的外貌、器度和见识流传着种种传说。边帅曹玮驻守陕西沿边时,早想一睹李元昊风采,派人四处打探他的行踪。听说李元昊常到沿边榷市行走,曹玮几次等候,却始终未能见到。后来派人暗中偷画了李元昊的图影,曹玮见到其状貌后不由惊叹:“真英雄也!”并且预见到他日后必为宋朝边疆大患。
李元昊少年时期所展现出的英武和独特见识,为他日后建立西夏政权、成就一番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远掠河西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 年),李元昊迎来了他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挑战——奉父命攻打甘州。当时,甘州由回鹘占据,其可汗夜落纥防守严密。年仅 25 岁的李元昊,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力。他率领军队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甘州发起进攻。面对回鹘的顽强抵抗,李元昊指挥若定,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不断寻找敌军防线的薄弱之处。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回鹘可汗夜落纥最终不敌,出逃而去,李元昊成功拿下甘州,首战告捷。
攻取甘州之后,李元昊并未满足于此,他将目光投向了西凉。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他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对外,他故意放出一些虚假的消息,制造出要进攻其他地方的假象,迷惑敌军。而实际上,他却暗中调集精锐部队,准备突袭西凉。当敌军还在为李元昊的“佯攻”而紧张部署时,他的奇兵已经迅速逼近西凉。敌军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李元昊的军队击败,西凉被顺利攻克。
在这一系列战役中,李元昊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还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他善于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和敌军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战术,从而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随着李元昊在军事上的不断胜利,他的威望也日益提高。同年,他被立为太子,生母卫慕氏被立为后。这一身份的转变,让他在党项族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圣七年(1029 年),李德明又为李元昊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安排。他向辽朝为元昊请婚,辽兴宗封宗室女为兴平公主,嫁给元昊。这次联姻,不仅加强了党项族与辽朝之间的关系,也为李元昊在政治上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 年),李德明去世,李元昊继位。他并没有沉浸在父亲离世的悲痛中,而是迅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疆土。为了巩固后方和惩罚吐蕃唃厮啰归附宋朝,他于同年七月发动了对河湟吐蕃的进攻,攻占了猫牛城。此后,他又多次与唃厮啰部交战,虽然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他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结束了甘州回鹘对河西的统治,为西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为帝图皇
李元昊在正式称帝建国前,为了摆脱宋、辽的控制,增强党项族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政治、军事措施。
在文化方面,李元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首先废除了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意为“青天子”,以彰显党项族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 年),他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以避父讳,次年又自建元开运,后改广运,这一系列改元举措,是对宋朝年号体系的公然挑战,表明了他脱离宋朝统治的决心。同年三月,李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穿耳戴重环饰,并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这一命令迅速在党项族中推行,使得党项族在外观上形成了统一的形象,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更为重要的是,李元昊主持创制了西夏文。在野利仁荣的帮助下,历经四年多,创造了 6000 多个西夏文字。这一创举意义非凡,它使党项族拥有了自己的文字,能够更好地记录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和思想,为西夏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治上,李元昊对宋、辽的封爵都表现出不屑。当宋朝和辽朝分别封他为西平王和西夏王时,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时,不以臣礼事宋,对宋仁宗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他还利用设宴招待宋使臣的机会,在宴厅后传出锻砺兵器的铿锵之声,给宋使制造精神威慑;在礼仪上故意刁难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同时,他积极建立自己的政权机构,设立官职,制定法律,对地方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管理,为建立独立的国家政权做准备。
军事上,李元昊继续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不断扩充军队规模,加强军事训练,改进军事装备,为日后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