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目睹战场上的惨烈厮杀,心中热血沸腾,他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兄弟们,莫要畏惧,勇往直前,冲上去!拿下易水关,咱们便是楚国的大功臣,为了楚国的荣耀,为了百姓的安宁,杀!” 说着,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剑身闪烁着寒光,宛如一道银色的闪电,率先朝着易水关冲去。樊哙紧紧跟在刘邦身后,手中的大斧被他挥舞得虎虎生风,风声呼啸,那大斧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将靠近的滚木、礌石一一挡开。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阵强大的气流,溅起一地的木屑与石屑。在他们的带领下,楚军的进攻愈发猛烈,士气也愈发高涨,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悲壮激昂的战争之歌。
在楚军持续不断的猛烈攻击下,易水关的城门渐渐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城门处,楚军的攻城槌在士兵们整齐有力的呼喊声中,一次次重重地撞击着城门。那攻城槌由粗壮的树干制成,前端包裹着厚重的铁皮,每一次撞击,都发出沉闷而巨大的声响,仿佛大地都在颤抖。城门上的木板开始出现一道道裂痕,木屑飞溅,城门的铁锁也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发出 “嘎吱嘎吱” 的抗议声,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断裂。然而,燕军的抵抗也异常顽强,他们仿若一群陷入绝境的困兽,在生死边缘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城墙上的燕军不断地向城门前的楚军射箭、扔石块,密集的箭雨和纷飞的石块如狂风暴雨般朝着楚军倾泻而下,使得楚军的进攻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许多楚军士兵在这猛烈的反击下,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汇聚成一条条蜿蜒曲折的血河。
刘邦见状,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 “川” 字,他深知,如此一味地强攻下去,恐怕难以取得胜利,必须尽快想出一个新的策略,打破这僵持不下的局面。就在这时,樊哙满身尘土,汗水湿透了衣衫,急匆匆地来到刘邦身边,喘着粗气说道:“大哥,这般强攻下去,兄弟们伤亡太大了,要不咱们先撤回来,重新商讨一下攻城的办法,从长计议?” 刘邦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行,咱们绝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这易水关关乎着咱们楚国的战略布局,一旦拿下,燕国南部便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你挑选一支精锐队伍,从易水关的侧面迂回进攻,吸引燕军的注意力,打乱他们的防守部署。我则带领主力继续从正面加大进攻力度,咱们双管齐下,看他们还能撑多久!” 樊哙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毅的光芒,领命后,迅速挑选了一支两千人的精锐部队,朝着易水关的侧面奔去。
燕军见楚军从侧面发起进攻,顿时阵脚大乱。燕凛急忙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侧面进行抵抗,他亲自在城墙上指挥,声嘶力竭地喊道:“莫要慌乱,稳住阵脚,给我狠狠地打,绝不能让楚军从侧面突破!” 刘邦趁机率领主力,加大了正面进攻的力度。楚军的弓箭手们集中火力,朝着城墙上的燕军进行压制射击,为攻城的士兵们创造条件。前排的士兵们顶着盾牌,冒着箭雨和石块,奋力冲向城门,他们一边呐喊着,一边用手中的兵器砍砸着城门上的铁锁和木板。双方在易水关下展开了一场惨烈无比的厮杀,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士兵们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震得粉碎。战场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血雾在空中弥漫不散,整个易水关下仿佛变成了人间炼狱。
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苦战,楚军虽然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勇猛的进攻,给燕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易水关依旧牢牢地掌控在燕军手中,楚军未能成功攻下。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洒在战场上,给这片血腥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暗红色的纱衣,更增添了几分悲壮的氛围。刘邦无奈之下,只好咬着牙,下令收兵。楚军士兵们虽然疲惫不堪,身上带着伤,脸上满是尘土和汗水,但他们的眼神中依旧透着坚定和不屈,士气依旧高昂。他们缓缓撤回营地,整齐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仿佛在向易水关宣告:“我们定会卷土重来!”
回到营地后,刘邦并没有丝毫休息的打算,他深知,此时正是攻心的绝佳时机。于是,他带着几个士兵,趁着夜色,再次来到了易水关下。他抬头对着城墙上的燕军大声喊道:“城上的兄弟们听着!我乃楚军将领刘邦,今日一战,你们的英勇表现我刘邦打心底里钦佩。你们皆是热血男儿,为了守护家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份勇气和忠诚,令人敬重。可你们不妨睁眼仔细瞧瞧,燕国如今究竟是何种局面?燕熙那昏君,为了一己之私,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竟然引鲜卑人入境。那些鲜卑人如同恶狼一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燕国的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饿殍遍野。你们在这易水关拼死抵抗,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那个置百姓生死于不顾的昏君吗?你们的家人或许此刻也正在遭受着鲜卑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却在这里为昏君卖命,这值得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