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孟买的瓦德瓦庄园内,库马尔站在阳台上,凝视夜空中闪烁的灯火。他的盟军发电厂已全面运行,200兆瓦电力不仅稳定了家族周边供电,还通过新建电网向孟买市区输送。
这些发电厂采用煤炭驱动,未受联盟石油减产影响,库马尔甚至从中获益——油价上涨导致燃油发电成本激增,许多企业转而寻求他的电力供应,订单激增。
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油价飙升虽未直接冲击发电厂,却让他看到了更大的机会。
书房内,库马尔打开系统界面,查看基地状态。盟军空指部解锁了“科技钻油井”选项,他立刻下令建造,耗资1500单位,预计2个月完工。
他手指轻敲桌面,暗道:“发电厂用煤炭,我不受石油减产掣肘。但若能自产石油,不仅能卖给周边市场,还能让基地资金大幅增加。如今这篇印度次大陆越混乱对我越有利。”
他查看资金,建造钻油井后还剩3200单位,足够维持后续建设。脑海中,他已开始规划:一旦钻油井建成,每日产油不仅能自给,还可外销,换取卢比与系统资金,加速基地科技解锁。
沙漠深处的尤里基地车内,异教注视印度地图,嘴角上扬。他对拉什迪点头,目光转向波斯湾的地图,右手握拳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的砸在上面。
12月10日,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进入波斯湾核心水域,舰载机频繁起飞,试图威慑联盟恢复石油产量。白宫警告联盟“立即停止减产,否则后果严重”。
哈里发并未退缩,他在禁寺再次讲话:“美国的霸权建立在掠夺之上,他们的舰队无法动摇我们的决心。联盟将坚持减产,直到世界尊重穆斯林尊严。”
此言点燃伊斯兰世界民意,麦加街头挤满支持者,绿色旗帜如海浪翻涌。
而印度政府在巴布里清真寺被毁引发的全国动乱中迅速陷入被动,新德里高层意识到局势已失控,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调集军队镇压各地骚乱,同时应对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威胁。
12月8日清晨,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亲自签署命令,从印度北部军区抽调两个机械化师——第14机械化师与第27机械化师,总计约3万名士兵,装备150辆T-72坦克、200辆BMP-2步兵战车以及数十门自行火炮与防空导弹系统,向克什米尔前线紧急增援。
部队从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与昌迪加尔军营出发,浩浩荡荡的装甲车队沿着公路推进,履带碾过泥泞的乡间小道,扬起滚滚尘土。
沿途村庄的居民驻足围观,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带着恐惧的眼神躲回屋内。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向骚乱最严重的北方邦、孟买及东北部地区派驻步兵旅与武装警察,总兵力超过5万人,试图恢复秩序。
然而,军队内部的裂痕却悄然扩大。印度军队中有大量锡克族中低级军官,尤其是在机械化师与步兵旅中,他们担任连长、营长等关键角色。
当旁遮普邦的锡克分离主义武装趁乱抬头,炸毁铁路与政府大楼的消息传来时,这些军官陷入深深的矛盾。
12月9日,第14机械化师的一名锡克族少校在克什米尔前线拒绝执行前进命令,声称“不能对自己的兄弟开枪”,随即被宪兵逮捕。
他的举动引发连锁反应,数十名锡克族军官或消极怠工,或暗中与家乡的武装分子联系,导致部队指挥链条断裂。
军方高层紧急撤换了近百名军官,但新上任的指挥官对部队缺乏熟悉,作战效率大幅下降。
克什米尔前线的T-72坦克队列在泥泞中停滞,士兵们士气低落,耳边尽是远处武装分子的枪声与爆炸声,防线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孟买的瓦德瓦庄园内,库马尔站在书房的高窗前,凝视窗外夜色中隐约闪烁的火光。
他的盟军发电厂仍在稳定运转,煤炭驱动的200兆瓦电力不仅让家族周边免受油价飙升的冲击,还吸引了孟买市区的大量订单。
然而,他敏锐地嗅到了动乱中的机遇。12月10日凌晨,他走进基地的指挥塔,红色的系统界面在他眼前展开。他深吸一口气,意念触动“招募”与“建造”选项,低声道:“现在是时候了。”
兵营的铁门轰然打开,一队队士兵鱼贯而出。美国大兵身着蓝色制服,手持M16步枪,步伐整齐,眼神冷峻,总计近千人从训练场列队走出,每人背包里塞满弹药与补给,靴子踩在地上发出沉闷的节奏。
紧接着,苏军动员兵紧随其后,数千人身穿红黑军服的士兵扛着AK-47,脸上带着一股粗犷的野性,他们的步伐略显散乱,却透着一股悍不畏死的劲头。
兵营外的空地上尘土飞扬,军官的口哨声与士兵的应答声交织成一片。
战车工厂的巨型车库门缓缓升起,低沉的引擎轰鸣震得地面微微颤抖。五十余辆灰熊坦克率先驶出,车身涂着盟军标志性的灰蓝色迷彩,105毫米主炮在晨光中泛着寒光,履带碾过地面,留下深深的印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