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的灯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将中央厨房区照得亮如白昼。十六面参赛队伍的旗帜高高悬挂,在空调微风中轻轻摇曳。观众席早已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都站满了前来观赛的美食爱好者。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第28届全国特级厨师大赛16强赛!"主持人的声音通过环绕音响传遍全场,"今天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将迎来更加激烈的8强对决——届时赛制将改为单菜双败淘汰制!"
杨龙站在87号备战区,手指轻轻摩挲着周卓给的那把老菜刀。刀柄上的红绳已经有些褪色,但握在手中依然有种踏实的感觉。豆苗正在他身边蹦蹦跳跳地热身,而豆豆则仔细检查着每一种配料的新鲜度。
"哥,打听到了!"陆子浮快步走来,眼镜片上反射着平板电脑的数据流,"我们的对手是'东北老厨家',上一轮三场比赛都在89分以上。"
砂时计嚼着泡泡糖吹了个大泡泡:"东北菜?不就是乱炖吗?"
"错。"杨龙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东北菜虽然没被列入传统八大菜系,但市场渗透率全国前茅。"他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几分自豪,"锅包肉、地三鲜、杀猪菜...越是平凡的菜,越考验真功夫。"
猫头鹰调出一组数据:"分析显示,东北菜选手在'火候把控'和'食材本味'两项评分上普遍偏高。"
"能走到16强的,没有软柿子。"杨龙拍拍手,"按计划,豆苗打头阵,豆豆第二场,我压轴。全力以赴!"
比赛铃声响起,第一轮对决开始。
豆苗蹦跳着走向操作台,马尾辫随着步伐一甩一甩。对面的东北队派出的是一位圆脸大叔,正麻利地处理着一筐新鲜蔬菜。
"'大丰收'是吧?"豆苗小声嘀咕,从冷藏箱中取出提前准备好的虾仁,"看我的'胭脂雪'!"
她的动作快得令人眼花缭乱。虾仁去肠线、拍成蓉,加入少许猪肥膘增加黏性,再拌入姜汁、盐和一点点砂糖调味。馅料准备好后,她取出现擀的云吞皮——不是普通的方形,而是特意定制的圆形,边缘极薄。
"这丫头要做什么?"评委席上有人好奇地问。
豆苗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灵巧的手指将馅料包入云吞皮中,捏出十二个精致的小包袱,每个褶皱都均匀得像是机器压出来的。与此同时,她另起一锅熬制红油——不是简单的辣椒油,而是用三种不同辣椒面加上十几种香料慢火熬制的复合红油,香气层次极为丰富。
对面的东北厨师已经开始装盘。他的"大丰收"是将黄瓜、萝卜、葱等新鲜蔬菜切条,配上现炸的鸡蛋酱,看似简单,但每一种蔬菜的切工都精准到毫米,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
"时间还剩十分钟!"
豆苗的红油已经熬好,呈现出诱人的琥珀色。她将云吞下锅煮熟,捞出后轻轻甩干水分,然后小心翼翼地摆入深盘中,淋上红油。最关键的步骤来了——她从调料盒中取出一小袋糖霜,用极细的筛网轻轻撒在红油表面。
白色的糖霜落在红油上,如同雪花飘落在胭脂上,瞬间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更妙的是,部分糖霜接触到红油后会微微融化,形成"雪霰"般的质感。
"时间到!"
两盘风格迥异的菜品同时呈上评委席。
东北菜的"大丰收"色彩斑斓,蔬菜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而豆苗的"胭脂雪"则像一幅写意画,红白相间,美得让人不忍下筷。
"创意不错,但味道......"主评委将信将疑地夹起一个云吞。
入口的瞬间,他的眉头舒展开来——云吞皮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虾馅鲜甜弹牙,红油的麻辣之后竟然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味,正是那糖霜的妙用。更绝的是,糖霜在口中融化时会产生微妙的温差感,仿佛真的在品尝"雪"。
计分板跳动:
周记川味馆 90.2分
东北老厨家 88.7分
"耶!"豆苗蹦起来比了个胜利手势,回头冲杨龙咧嘴一笑,"爸,我赢了!"
第二轮,豆豆出战。
她沉静地走向操作台,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乌鱼。这种鱼肉质细嫩但极易碎,对刀工要求极高。
对面的东北队派出的是一位中年女厨师,正在处理几条肥美的鲫鱼。
"'蒜香鲫鱼'对'浮光金鳞'......"砂时计紧张地咬着指甲,"豆豆姐能行吗?"
杨龙没有回答,目光紧盯着妻子的动作。只见豆豆将乌鱼去骨取肉,刀尖轻挑,整张鱼皮完整剥离。然后她将鱼肉切成薄片,每片都保持在0.3厘米的厚度——太厚影响口感,太薄则无法卷曲。
"她在做什么造型?"观众席有人小声问。
豆豆将鱼片平铺,轻轻卷成玫瑰花形,用牙签固定。二十个"鱼玫瑰"整齐排列,等待下锅。与此同时,她开始熬制汤底——不是普通的水煮鱼红汤,而是用鱼骨、鸡架和少许火腿吊出的金汤,色泽清亮却滋味浓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