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九鼎迷踪(春秋战国)
第九十三章:吴铎惊涛
锚链沉入深渊的幻象在火光中消散。
子奚的指节因攥得太紧而发白,铁锚残渣的边缘割破掌心,血珠顺着掌纹滴在青砖上,发出"嗤嗤"的腐蚀声。地窖里的火焰已经烧到天花板,蒸汽凝成的归墟星轨扭曲变形,那颗"眼睛"标记最后眨动一下,瞳孔里映出的骊山地宫景象随即破碎。
琅琊。
这个地名在齿间碾磨,带着海风的咸腥气。子奚弯腰从老祭司焦黑的尸体旁拾起骨杖——杖身裂开处露出青铜色的骨髓,里面缠着几根细小的三星堆麻丝。
宗庙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火势惊动了守军。子奚扯下燃烧的帐幔缠在左臂,青铜脉纹在火光中泛着诡异的青光。他撞开地窖侧窗翻出去时,一块瓦片刮破右肩,血立刻浸透粗麻衣料。
夜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照在宗庙后的老槐树上,树影如鬼爪般抓挠着地面。子奚的靴底碾过湿漉漉的落叶,脚踝旧伤传来刺痛——那是八十年前在吴越之地中的水毒,每逢潮汐变化便会发作。
树下的阴影里,那只黑猫悄无声息地出现。它颈间的青铜项圈比上次见到时多了一道裂痕,刻着的相柳噬蛟图缺了半个蛇头。
"带路。"
黑猫转身蹿向西北方,尾巴扫过潮湿的草丛,草叶上立刻凝结出细小的盐粒——是海水蒸发后的结晶。
七日后,会稽海岸。
废弃的海神庙建在悬崖边缘,半截廊柱已经塌入海中。子奚蹲在礁石上,看着浪花拍打庙基,每一次潮涌都带走些碎石。他的左臂青铜化已经蔓延至颈侧,皮肤下的血管凸起如老树根瘤,连吞咽都变得困难。
退潮时分,他踩着湿滑的礁石潜入庙底。
地窖入口被海水腐蚀得只剩窄缝,子奚卸下肩甲才勉强挤进去。咸腥的空气中漂浮着磷火般的微光,照亮四壁密密麻麻的青铜卦盘——每个卦盘中心都嵌着半片龟甲,甲背上刻着潮汐时刻。
地窖中央的石台上,悬挂着一面三人高的青铜铎。铎身布满深海生物的蚀痕,铎舌却崭新如初,表面泛着不正常的青金色。
子奚的指尖刚触到铎环,左臂符纹就暴起青光。环上的青铜星位钉自行旋转,钉帽刻着的星象图扭曲变形——天枢星的位置,正是那颗熟悉的眼睛标记。
"终于来了......"
沙哑的声音从地窖深处传来。一个佝偻的老庙祝拄着珊瑚杖走出阴影,他的耳后生着鱼鳃状的皱褶,说话时腮帮一鼓一鼓:"三十年没人敲这铎了。"
"今天破例。"
子奚的剑尖挑开铎舌的固定扣。老庙祝的瞳孔骤然收缩,珊瑚杖猛地敲向地面
"咚!"
铎舌坠落的瞬间,整个地窖剧烈震颤。
子奚踉跄着扶住石台,看到铎舌内部精密的齿轮结构——齿牙间缠绕着青铜菌丝,每根菌丝都连着个小巧的砝码。星位钉突然脱离铎环,"叮"地落在卦盘阵中央。
潮水般的幻象涌入脑海:
徐福站在船头,将童男童女推入海中。他们的血染红浪花,而海底深处,十二根青铜桩正随着惨叫声共振......
"鸣铎!"
老庙祝的暴喝惊醒子奚。珊瑚杖横扫而来,杖头镶嵌的鲛人泪珠迸出刺目蓝光。子奚侧身闪避,剑锋斩断杖身
断口处喷出的不是木屑,而是活着的青铜菌丝!
菌丝如活蛇般缠上剑身。
子奚当机立断弃剑后跃,靴跟撞翻了最近的卦盘。盘上的龟甲"咔"地裂开,露出里面干涸的血迹——是徐福的手笔,用童血篡改了潮汐记录。
铎舌突然自行摇晃,发出沉闷的"嗡嗡"声。地窖四壁的卦盘同时亮起,投射出的光束在中央交织成海图——
琅琊台外的海底,十二根青铜桩排列成眼睛形状。
"原来如此......"
子奚的指甲抠进石台缝隙。老庙祝趁机扑来,鱼鳃完全张开,露出里面蠕动的菌丝。近身搏斗中,子奚的肘击打碎对方下巴,飞出的牙齿竟带着青铜色泽!
铎声越来越急。
地窖顶部落下簌簌的沙石,远处传来闷雷般的轰响——是海底青铜桩在呼应铎声。子奚的左臂突然失去知觉,青铜脉纹如藤蔓般缠上脖颈。
他咬牙将星位钉刺入老庙祝的鱼鳃。
"滋啦!"
青烟冒起,菌丝疯狂扭动。老庙祝的皮肤大片剥落,露出下面青铜色的骨骼。卦盘阵投射的海图中,青铜桩的位置开始移动,逐渐拼出个古老的文字:
"归"
垂死的老庙祝突然咧嘴一笑。
他撕开胸前皮肉,掏出一把暗红色的粉末——是三星堆祭祀坑特有的朱砂,混着童男童女的骨灰。粉末撒在铎面上,残漆遇朱砂立刻显形:
徐福站在船头,将染血的铁锚沉入海中。锚链另一端,拴着十二具青铜棺......
"钥匙......"老庙祝的喉咙里挤出最后几个字,"是童子的魂魄......"
子奚的剑贯穿他心脏时,溅出的血染红了卦盘。海图变幻,显出最后的位置:
琅琊台下的海沟,青铜棺阵列中央——悬浮着一扇门。
喜欢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