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牲口还没卖出去呢,店里就要来收这续住的费用了。
刘长寿上前一步,朝着店小二拱手道:“还望小哥通融一二,我兄弟二人一早去了城中的酒楼,已经谈好下午过去送牲口,到时自然也就有钱付这房费了!”
店小二闻言神色有些不好看起来,双眼来回的在这兄弟俩之间扫视。
仿佛在确定这话的真假,以及这两人到底能不能按时的续上房费。
片刻后,他又皱眉道:“咱们这是小本买卖,客人都是先付房钱再住店的。不是我不信二位客官,只是,这回头掌柜的要是问起来,我这也不好交代啊......”
刘长寿咬牙将手上的铜板拿出五文来塞到对方的手里:“烦请小二哥行个方便,帮我们在掌柜面前美言两句!”
他心里清楚,那掌柜的会不会问起他们的情况都不晓得,这只是店小二故意摆出来的说辞罢了。
都说这“阎王好惹、小鬼难缠”,此话果然是不假的。
店小二接过铜板来,袖子里的手指挨个数过,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唉!我这人一向是个心软的。瞧着二位远道而来的,也不容易,少不得要再掌柜的面前遮掩一二,只是这房钱最迟不能过夜,明早之前一定要交上来!不然我可就遮掩不过去了。”
估计是店里早上要对账,所以这店小二才会如此的说。
刘长寿点头道:“一定一定!放心好了,绝不会使小二哥为难的!”
心里想着,下午要是顺利,他们也就不必在这里过夜了,连夜赶回去也未尝不可。
晌午的时候,二人将最后剩下的三张饼也给吃了。
下午再去的时候,那酒楼里只稀稀拉拉的坐了十来个客人。
估计也是赶路到这边才吃上饭的。
掌柜的见到二人背着一个麻布袋子过来了,就走到近前来看了看。
只见布口袋里头,两只鸡和一只绿毛鸭子挤在一起,看上去十分的精神。
他用手掂了掂重量,估摸了一下,大约在个二十来斤的样子,还真不轻。
“你上午说带了百十只?”
刘长寿点头应道:“是的,统共有一百零六只。”
对方又伸手将里头的一只母鸡提脖子拎了出来,仔细打量了一下才道:“你要多少钱一斤?”
刘长寿报了一个价格,就是他们家平时卖到镇上的价。
不高也不低。
对方也没和他还价,而是犹豫着问:“能长期送吗?”
刘长寿被他问的一愣,一旁的刘长福道:“这恐怕有些......”
他想说这恐怕有些难,因为家里没粮,这牲口本就是养不起才会拉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卖的。
不过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刘长寿给截断了。
“可以的!”
刘长寿大声打断自家大哥的话。
掌柜的眼神在二人之间来回扫了一下,不知道这二人谁说了算。
刘长寿轻咳一声:“嗯哼,长期送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家离这里不近,咱们也不能天天来,一月最多只能来三次!”
掌柜的点点头:“不用三次,一月送个一两次也就够了。我这酒楼不远有个小院子,平时就把牲口都养在里头,每天现宰,只是有时买不到新鲜的。”
其实最重要是刘家这鸡鸭的个头都比较大,这一点十分难得,基本上一只牲口可以做出来两道硬菜了。
如果自家酒楼可以买下,并且长期的买,那一年能省下不少的成本呢。
刘长寿笑道:“那就没问题了,每次需要多少数量,掌柜的您提前知会,回头我兄弟二人送来就成!”
掌柜见他答的爽快,不由他笑道:“鄙人姓杜,不知两位兄弟如何称呼?”
刘长寿拱手道:“在下姓刘,这位是我兄长!”
杜长贵笑着说:“两位刘兄是哪个县的?”
刘长寿说了他们县城的名字。
杜掌柜回忆了一下道:“头几年我也去过南边的,这两年生意忙,也就没怎么出去。”
三人又寒暄了一会儿,最后说好了下一次送货在十月初二前,三十只公鸡二十只母鸡,另外再送十只绿头鸭来。
刘家兄弟回去赶驴车了,路上,刘长福皱眉问:“下回的咱们倒是还能送,这要是后头要的多咱家的牲口不够咋办?”
刘长寿不以为意的笑道:“他这价钱给的也不低,实在不行,咱们就在村里头买几只凑凑数给他送来。”
这法子是说最后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他看来,自家的牲口是不会不够的。
他们家现在还有三四百只的鸡鸭。
虽说现在粮食不多,可收回来那些霉烂的粮食晒一晒喂给鸡鸭吃还是可以的。
等回头再养上一些,每月按时的送来,数量有增有减,而收入却是长期稳定的,这笔买卖怎么看都是划算的!
实在接不上,那就在村里买一些先送来。
在自己村里买的价格还相对便宜些,这中间他们还是能小赚一笔的。
听了他的话,刘长福也反应了过来。
这样看,确实不怕到时候没有货的问题了。
二人回到客栈后,将驴车赶了出来,店小二还以为他们不住了,连忙追了出来。
刘长寿和他说等会儿有可能还要再回来,他这才放心些。
眼看着天色不早,要是他们不住,这间房到晚上能不能租出去还真不好说。
兄弟俩把驴车直接赶到了杜长贵之前说的那个小院,到地方后,一个老者过来接待了他们。
几个笼子陆续的被搬了下来,挪到了后院。
这院子不算小,此时里头养着的有十几只脏不拉叽的鸡鸭,毛发凌乱,体型也十分的瘦小,跟他们带来的根本就没法比。
那老者带着的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两人合力抬起一杆大秤,将地上的鸡鸭分成七八次秤了。
最后又把笼子单独秤了一下,汇总算了一下重量和价钱,老者拿出纸笔在上头写下了。
然后又吩咐年轻人去屋里拿了银子出来。
一百多只鸡鸭,买了十三吊多的铜板。
换成银子却只有十二两多一些,不过那老者显然被他们掌柜的叮嘱过,并没有按照银铺的规矩来,而是直接给了十三两的雪花银和五百文的铜板。
喜欢穿越后,带着抠门老爹发家致富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后,带着抠门老爹发家致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