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洁净的屠宰场
叠彩区公安分局技术室的空调嗡嗡作响,王警官盯着监控回放的逐帧画面,后槽牙咬得发酸。屏幕上,11月16日19:25:47,男孩消失在巷道后的第五分钟,对面的卷闸门店铺突然闪过一道白光,像相机闪光灯,又像刀刃反光。
“是卷闸门拉下的瞬间。”技术员小张调整对比度,画面里的卷闸门缓缓降下,金属边缘在夕阳中划出冷光,“但这里有问题——根据店铺转让启事的位置,卷闸门完全拉下后应该遮住80%的玻璃,可监控里的玻璃却有反光。”
王警官凑近屏幕,看见卷闸门底部露出约十厘米的缝隙,缝隙里透出暖黄色的光,像炉膛里未熄的火。“这说明门没关严,而且店内亮着灯。”他的指尖划过屏幕,“11月16日是周日,这家‘文龙火锅’早已停业,为什么晚上七点半还亮灯?”
小张调出店铺资料:“店主武文龙,42岁,离异,无子女,2013年因扒窃被拘留十日。店铺租金每月3000元,已拖欠三个月,房东是……”他突然顿住,“李建军,失踪男孩的父亲。”
深夜十点,“文龙火锅”的卷闸门在夜色中像道伤疤。王警官戴着乳胶手套,用美工刀撬开店锁。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一股浓烈的84消毒液气味扑面而来,呛得他后退半步。
“不对劲。”辅警小刘用手电扫过地面,瓷砖缝里干干净净,“停业半年的店,怎么连灰尘都没有?”
手电光束停在操作台上,那里摆着三瓶清洁剂:威王厨房重油污净、蓝月亮漂白水、立白威王洁厕灵。王警官拧开洁厕灵瓶盖,瓶口残留的液体呈淡黄色——那是高浓度次氯酸钠的颜色,通常用来漂白血迹。
“看这里。”小刘指着墙角的冰柜,柜门把手缠着新胶带,“像是刚缠上去的。”
冰柜很重,拉开时带出一股寒气。王警官屏住呼吸,却只看见整齐码放的冻肉——都是猪骨和牛腱子,用红色塑料袋分装,袋子上印着“文龙火锅专用”。他拿起衣袋,发现底部冻着块指甲盖大小的碎布,蓝色,纯棉质地,像校服布料。
“队长!”小刘在卫生间惊呼。
马桶水箱被拆了下来,露出内壁的刮痕,像是用螺丝刀之类的工具撬过。王警官蹲下身,看见水箱底部残留着几缕黑色纤维,比头发更粗,比尼龙更软——是人体阴毛。
武文龙的审讯室灯光惨白,他坐在铁椅上,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右手虎口的老茧——那是长期握刀留下的痕迹。王警官注意到他的指甲修剪得异常短,指缝里有暗红色斑点,像是干涸的血迹。
“11月16日晚七点到九点,你在哪里?”
“店里。”武文龙的声音像砂纸磨过玻璃,“收拾东西,准备转租。”
“收拾东西需要开着灯,还拉上卷闸门?”王警官抛出监控截图,“你店里当时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武文龙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那双黑色布鞋的鞋头有磨损痕迹,像是经常踢东西。“怕小偷。”他忽然抬头,右眼皮跳了两下,“最近叠彩区治安不好,东北那帮传销的总偷东西。”
王警官注意到“东北”二字,和前两章短信里的“爷们”形成呼应。“你认识耿大力吗?”他抛出耿大力的照片。
武文龙的瞳孔微微收缩:“见过,三楼的租客,来我店里吃过火锅,赊过账。”
“赊了多少?”
“六百。”武文龙的左手开始捏右手手腕,关节发出咔咔声,“后来他说没钱,给了包辣椒面抵账。”
王警官猛地想起陈芳说过,男孩失踪前曾帮武文龙带过辣椒面。“那包辣椒面,你让小林什么时候送的?”
“六点五十左右,”武文龙的语速突然加快,“他说要回家,我就托他捎到麻将馆。”
“然后呢?”
“然后我就关门了,”武文龙的右眼皮跳得更厉害,“太累,在店里睡了会儿。”
“睡在冰柜旁边?”王警官突然拍桌,“武文龙,你冰柜里的猪骨,为什么混着人血?”
监控画面切换到11月17日02:15,“文龙火锅”的卷闸门缓缓升起,武文龙的身影从门缝里挤出来,肩上扛着两个黑色布袋,布袋底部渗出暗红色液体,在地面拖出蜿蜒的痕迹。
“他去了电动车棚。”小刘指着画面,“看,他把布袋放在车筐里,用雨衣盖着。”
王警官调出电动车棚监控,看见武文龙跨上电动车,车头挂着个红色塑料袋——和绑匪用来当暗号的袋子一模一样。车筐里的布袋随着车身晃动,液体滴在地上,形成不规则的斑点,像幅抽象画。
“轨迹追踪到了。”小张递来报告,“他沿着滨江路骑了三公里,在解放桥附近停留了十分钟。”
解放桥横跨漓江,桥下是深水区,流速极快。王警官看着地图,忽然想起男孩姐姐林悦的话:“浩子说,武叔总在桥上钓鱼,一钓就是半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