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这门技术说难也算不上难,主要在于一个熟能生巧。
这一点纯靠练,织的多了速度自然就快了,是没别的捷径可走的。
林氏先让尔雅仔细观察她是如何织布的,等她看的差不多了。
才让她上手先试一下,确定尔雅弄懂了整个流程后,林氏看着尔雅织了一会儿。
说实话,尔雅的速度比林氏慢太多,但林氏一点也不嫌弃。
她坐在尔雅旁边,一边耐心的指导她,一边讲解着各种注意事项。
等到天色渐渐暗下来,到了做晚饭的时候。
林氏要去做晚饭,就让尔雅一个人先慢慢织着。
走前她还叮嘱尔雅:
“慢慢来,不要急,宁愿慢一些,也不能错了。”
织布万一错了线再拆会很麻烦,极其浪费时间。
叮嘱完尔雅林氏去厨房做饭,宋家村有些人家为了省粮食,一天只吃两顿饭。
宋老三家殷实一些,宋老三和林氏也不愿委屈了两个孩子,所以一天三顿。
农家饭十分简单好做,不一会儿林氏就做完了。
做完饭她跑来查看尔雅单独织出的布。
发现尔雅果然很听话,织布速度虽然不快,但稳稳当当的,没有一丝错处。
林氏满意的点了点头,夸赞女儿:
“我闺女手就是巧,以后能和娘一起替换着干了。”
尔雅闻言冲着林氏微微一笑,温声细语:
“我以后会帮娘干更多活的。”
听到尔雅的话,林氏只觉得贴心的不行。
再看着自家闺女细白如雪的脸颊以及又圆又大的杏眼。
林氏只觉爱到了心坎里,这能怪她宠姑娘吗?这样文静又乖巧的姑娘谁能不宠?
更何况她家二丫还生的一副好相貌,皮肤又白又细也就算了,五官也净挑爹娘的优处长。
不是林氏自夸,十里八村就没有哪家姑娘比她家二丫还漂亮。
这样的二丫,若不是出现了之前昏倒体虚的事。
林氏是早就打算好了等二丫长大以后,把她嫁进县城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二丫被诊出身体不行。
不过也正因这点,林氏决定要更为二丫多打算点。
摸了摸尔雅的头发,林氏暗暗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她一定要让尔雅学一个,宋家村别家姑娘都不会的,能傍身的长技。
……
晚上宋老三一家又围在一起吃饭,石头在外玩了一整天,弄了不少野枣子回来。
他自己不舍得吃,一股脑的全给了尔雅。
石头今年七岁,比尔雅小三岁。
他牙牙学语时一直是尔雅陪着他,所以姐弟二人感情极好。
尔雅将石头带回来的枣子洗干净,放在餐桌上当餐后水果。
宋家就是一普通农家,自然也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饭吃到一半,林氏突然询问宋老三:
“过两天咱娘是不是该轮到,到咱家住了?”
宋老三夹了个萝卜干塞进嘴里,然后点了点头:
“下个月初一,还有七天。”
尔雅的爷爷宋大山早已去世。
去世前他料到凭自己妻子软性子弹压不住三个儿媳妇。
所以趁着自己还清醒的时候,他就做主给三个儿子分了家。
将家里的百亩良田和二十亩荒田一分为三。
古代分家长子会多分一些,一般长子一个人就要分到五成家产。
所以尔雅的大伯宋老大,分到了四十亩良田和二十亩荒田。
另外老宅也归了宋老大,包括老宅里养的鸡鸭鹅还有一头牛全属于宋老大。
二伯宋老二和自己的爹宋老三则是一人分了三十亩良田外加三十两分家银子。
相比宋老大分到的东西,宋老二和宋老三分到的则少了很多。
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谁让宋老大是长子呢。
分完家后,宋大山深知大儿子不能完全控制住大儿媳,大儿媳又是个抠门爱计较的。
如果妻子将来跟着宋老大养老,会受很多窝囊气。
为了替妻子打算,所以他又提前说了,以后宋奶奶在三家轮流住,每家住一年。
今年刚好轮到宋奶奶要到宋老三家住了。
思及自己婆母那一手绣花绝技,林氏热络道:
“那我这两天就把咱娘住的那间房好好打扫一下,咱娘爱干净。
另外下月初一,你去宋大郎家买条鱼回来,给咱娘好好补补。”
听到林氏的话宋老三有些诧异,虽说林氏不是个不孝婆母的,可往年也没这么热络啊。
“你这怎么突然转性了?我没听错吧,你还要给咱娘买鱼吃?”
林氏冲宋老三翻了个白眼:
“什么转性!就不兴我孝敬孝敬我婆婆?”
那么多年的夫妻了,宋老三还不了解林氏,她突然这么热络,肯定想打什么主意:
“你心里又琢磨啥呢,直说吧。”
林氏本也没打算瞒着宋老三,直接道:
“我想让咱娘教二丫绣活。”
此话一出,宋老三眉头紧皱,尔雅也被惊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