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的分魂在金光中消散前,发出最后的怒吼:“玄霄大人会碾碎你们的妄想!两界的末法之血,早已在龙脉扎根——”但他的声音很快被镇山印的清鸣淹没,印身显化出全新的阵图,七大法器的位置正在向地灵穴汇聚,而中央的核心,正是顾清尘与阿蘅重叠的虚影。
风雪渐歇,李明远真人颤抖着捡起桃木剑,望着印顶新生的金光:“顾道友,当年李前辈说‘双界共生,始于微末’,如今……”他指向远处混沌海,那里的阴影已退去三成,“老衲终于信了。”
顾清尘望向阿蘅,少女正用守界人血在雪地上绘制护心符,每笔都融入了《黄庭经》的“土德咒”。雪粒落在她发梢,竟化作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两界的星光。他忽然想起在青丘看见的狐后手记:“当守界人的血与巡界使的符在雪顶共鸣,昆仑的积雪会记住共生的温度。”
此刻,昆仑雪顶的每一粒雪花都闪烁着金蓝双色,那是两界灵气第一次在极寒之地和平共处。镇山印的金光中,顾清尘仿佛看见初代符师与狐后并肩而立,向他轻轻颔首。而在他们脚下,赵小乙正用雷稻穗在雪地上画出巨大的太极图,每道纹路都在吸收混沌海残留的邪力——这不是终点,而是真正的开始。
“下一站,幽冥渊。”顾清尘握紧阿蘅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九幽炉的混沌之火,该见识一下两界共生的力量了。”少女点头,脚踝的胎记与他眉心的玉符同时发亮,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照亮了昆仑雪顶,也照亮了两界修士前行的路。
二、丹房秘炼?混沌初现
昆仑丹道殿的青铜大门在雪顶狂风中轰然开启,顾清尘裹挟着一身寒气踏入,怀中的九幽炉残片与殿内的 “乾坤炉” 产生共鸣,炉身刻着的《周易》六十四卦突然亮起,乾卦与坤卦的金光如活物般游向残片。赵小乙抱着药篓紧跟其后,鞋底的雪粒落在殿内青砖上,竟发出金属般的清鸣 —— 那是用两界灵矿炼制的 “八卦承露砖”。
“顾首座,这炉子比青霞观的庚辛炉大十倍!” 赵小乙盯着悬浮在半空的乾坤炉,炉体分三层,分别刻着太虚星象、地球卦象与两界重叠的灵脉图,“《神农尝草经》说,此炉需‘天材地宝,人火同炼’。”
李明远真人随手一挥,二十四盏青铜灯升起,灯油竟是昆仑山千年玄冰融水混合青丘灵泉。“丹道殿自初代天师起便封存,” 他指向炉顶的北斗漏,“每漏下一滴金霞灵气,便是一炷香时间。顾道友,那混沌晶核……”
顾清尘点头,从袖中取出裹着狐火的晶核。在镇山印的金光洗礼后,晶核表面的蛇鳞纹已褪去大半,却仍在吞吐两界的杂气 —— 地球工业区的硫磺味与太虚幽冥渊的腐尸味,在丹房内凝成肉眼可见的黑白二气。阿蘅忽然按住他的手腕,少女的胎记与晶核产生微震,竟在核芯显化出微型地灵穴祭坛的倒影。
“顾公子,晶核里有守界人的残魂。” 阿蘅轻声道,指尖抚过核面,镜湖村小翠的面容在黑雾中一闪而逝,“他们被困在混沌里,像被冻在琥珀中的蝴蝶。”
赵小乙翻开兽皮书,突然指着某页新显化的图谱:“顾师兄!《界墟志?丹道篇》说,混沌晶核需用‘三灵引’—— 守界人血、巡界使符、还有……” 他突然从药篓掏出个小玉瓶,“青丘白璃姐姐的尾羽露!” 瓶中液体泛着九尾狐火的蓝光,正是白璃临别前相赠的灵泉。
顾清尘将三种材料按北斗方位摆放在炉前,乾坤炉突然发出龙吟,中层的地球卦象自动转为 “水火既济”,上层太虚星象则显化 “北斗归位”。他运转《黄庭经》内的 “炉鼎诀”,掌心玉符化作阴阳鱼,将晶核托入炉心:“小乙,按‘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的方位注入雷稻穗;阿蘅,你的血分七次,滴在‘离卦’火眼。”
少年应声而动,雷稻穗的符光与炉内的地火共鸣,竟在炉中凝成小型龙卷风。阿蘅的血滴入火眼瞬间,整座丹道殿的青砖浮现出守界人七村的图腾,镜湖村的灵鱼、猎户村的麦穗,一一在火光中显形。最震撼的是,地球武当山的金殿与太虚青丘的幻月潭,竟通过炉内的灵脉图首次相连。
“不对劲!” 李明远真人突然皱眉,“晶核在吸收丹道殿的本源灵气!” 顾清尘望去,只见炉内的黑白二气突然膨胀,竟将雷稻穗的符光吞噬,晶核表面浮现出玄霄分魂的脸:“顾清尘,你以为炼制药丹是过家家?两界的浊气,早就是我的养料!”
赵小乙手忙脚乱地翻找药篓:“顾师兄,用镜湖灵鱼的鳞片!爹爹说过,灵鱼的眼泪能破混沌!” 他摸出三片闪着银光的鳞片,按 “坎卦” 方位投入炉中。奇迹发生了 —— 鳞片融化的瞬间,炉内显化出镜湖底的分水剑虚影,剑柄的北斗胎记与阿蘅的脚踝遥相呼应,竟将吞噬的符光反吐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