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沂中顿了顿,转向赵桓,语气更加恳切:“陛下!侦察敌情,刺探虚实,正是我踏白军的职责所在!末将以为,当遣小股精锐,利用夜色和地形掩护,多路渗透,方为上策!如此既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又能多点探查,相互印证,获取的情报也更为准确。”
李进也点头附和:“杨指挥所言极是!临敌之际,主帅亲身犯险,乃兵家大忌!岳都统坐镇营中,方能统筹全局,应对突发状况。侦察之事,交给踏白军更为妥当。”
赵桓看着杨沂中,又看了看岳飞。杨沂中分析得确实有道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最为稳妥。而且,他也确实不希望岳飞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自己身边。神武右军是他手中最重要的机动力量,岳飞更是他寄予厚望的未来统帅。
“鹏举,”赵桓看向岳飞,“杨卿所言,老成谋国。你神武右军责任重大,须留在营中,为朕的铁拳,随时准备给粘罕致命一击。这探敌的重任,便交给杨卿了。”
岳飞虽然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但还是立刻抱拳领命:“末将遵旨!末将必让神武右军枕戈待旦,随时听候陛下号令!”
赵桓这才将目光完全投向杨沂中,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杨卿,既然你请缨担此重任,朕便将这双‘眼睛’交给你!但朕要的,不仅仅是看到敌人,更要看清!看透!”
杨沂中挺直了胸膛:“请陛下示下!”
“粘罕主力有多少人?步骑比例如何?其先锋是哪支部队?主帅粘罕本人是否随前锋同行?他们具体的行军路线是哪一条?预计何时能抵达怀州附近?”赵桓语速加快,一连串问题抛出,“这些,朕都要知道!越快越好!越详细越好!”
杨沂中眉头微蹙,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陛下,粘罕主力行踪诡秘,且我军时间紧迫。末将只能说,竭尽全力!但……”
“没有但是!”赵桓打断他,“朕知道此行艰险,九死一生!但军情如火,慢一分,我这数千将士,乃至朕的性命,都可能系于一线!你需要多少人手?需要什么支援?尽管开口!”
杨沂中眼中闪过决然之色,随后大声道:“回禀陛下!末将只需从踏白军中,挑选最精悍、最擅长潜伏追踪、且熟悉北地山川路径的三百锐士!皆配最好的快马,一人三马,携带三日精粮、强弓硬弩、短兵匕首,以及……十具军中最新的……神臂弩!”
“神臂弩?”李进有些惊讶,“踏白军要配备神臂弩?此物沉重,不利潜行吧?”
杨沂中解释道:“李都虞候有所不知。末将要的不是临阵对敌,而是……关键时刻的自保与传讯!三百人分为十队,每队三十人。一旦遇险或发现重大敌情,除快马回报外,可用神臂弩发射特制响箭,声闻十里之外,以为警示!亦可在绝境之时,凭此利器,杀伤追兵,多争取一线生机!”
赵桓立刻道:“准!立刻从武库调拨十具最好的神臂弩,配足箭矢,交予杨卿!”他又看向岳飞,“鹏举,你再从神武右军中,拨付五十名箭术精湛、擅长山地作战的步卒,携带神臂弩,随杨卿一同行动,听其调遣,负责保护和支援踏白军斥候!”
岳飞一怔,随即明白了官家的用意,这是用自己最信任的兵,给杨沂中的行动再加一道保险。“末将遵旨!”
赵桓看着杨沂中:“三百踏白军锐士,五十神武右军弩手,一人三马,配备神臂弩。杨卿,还有何要求?”
杨沂中摇摇头,声音斩钉截铁:“足够了!请陛下赐下信物,并准许末将便宜行事之权!末将保证,三日之内,必有确切消息传回!若无消息……”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悍色,“那便是末将与麾下三百五十名弟兄,皆已为国尽忠!”
杨沂中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透着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帐内诸将闻言,无不动容。三百踏白军,五十神武弩手,深入敌境,面对数万金军主力,其凶险程度可想而知。这不仅仅是侦察,更像是一次以命搏命的刺探。
赵桓深深地看了杨沂中一眼,从腰间解下一块龙纹玉佩,亲手递到他面前:“此乃朕随身之物,见此佩如见朕亲临!杨卿,此行万事,皆可便宜行事!但有一条,”他声音放缓,带着一丝郑重,“务必……尽可能保全将士性命,给朕活着回来!朕还需要你这双锐利的眼睛,去看更远的北方!”
杨沂中双手接过玉佩,入手温润,却重如千钧。他虎目含泪,重重叩首:“末将……遵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好!”赵桓扶起他,“立刻去准备!子时之前,必须出发!”
“喏!”杨沂中不再多言,将玉佩小心贴身收好,转身带着两名亲随,大步流星地出了中军帐,夜色中传来他急促而清晰的号令声。
帐内,气氛依旧紧张。李进看着地图上杨沂中即将前往的区域,眉头紧锁:“官家,杨指挥虽勇,但三百余人深入敌境,是否太过冒险?粘罕主力若已逼近,一旦被其大队缠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