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军马行不多远,便与杨任率领的汉中军狭路相逢。两军各自摆开阵势,准备厮杀。杨任派遣麾下部将昌奇出马,前来挑战夏侯渊。夏侯渊乃是曹军宿将,其“刀法之快疾”世所罕见,哪里会将这无名小将放在眼里?二人交锋,战不三合,夏侯渊便觑得一个破绽,手起刀落,一道凌厉的“闪电刀光”划过,昌奇已然身首异处,坠于马下!
杨任见状大怒,亲自挺枪出马,直取夏侯渊,要为部将报仇。二人枪来刀往,大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夏侯渊心中暗暗盘算,知道杨任武艺尚可,若要强攻,恐一时难以奏效,便心生一计,卖了个破绽,佯作“力怯不支”,拨马便走。
杨任不知是计,一心要斩杀夏侯渊,立下头功,便催马从后紧紧追赶。追出数里,夏侯渊见已将杨任引入埋伏圈,猛然勒住马缰,施展出早已练熟的“拖刀计”,待杨任追近,他暴喝一声,拧腰回身,手中大刀以一个诡异的角度反撩而上,刀锋之上,“破甲罡气”凝聚!杨任猝不及防,只觉眼前寒光一闪,便已人事不知,被夏侯渊一刀斩于马下!
主将阵亡,汉中军士卒顿时“军心大乱,士气崩溃”,哪里还敢再战?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大败而回。
曹操得知夏侯渊阵斩杨任,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大军火速前进,势如破竹,不日便兵临南郑城下,安营扎寨,将南郑围了个水泄不通。
张鲁困守孤城,见曹军“兵威之盛”,远超想象,更是吓得魂不附体,急忙召集帐下文武官员,商议对策。此时的张鲁,帐下已无良将可用,只剩下一些平日里只知阿谀奉承的“文弱之臣”,以及几个尚有些“道法修为”却不谙军事的“祭酒先生”,哪里还能想出什么退敌良策?众人皆是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城中一片“愁云惨雾之气”。
就在此时,谋士阎圃出班进言道:“主公,如今之计,唯有起用一人,或可抵挡曹操麾下诸将的‘凶悍攻势’。”
张鲁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问道:“阎祭酒所言何人?快快讲来!”
阎圃道:“此人乃南安郡人士,姓庞名德,字令明。先前曾跟随马超将军一同投奔主公。后来马超前往西川,投奔刘备,庞德将军却因身染重病,未能随行,便一直留在我汉中养病。如今其病体早已痊愈,只是因马超之事,未能得到主公重用。此人武艺高强,‘勇猛之名’不在马超之下,昔日在西凉之时,便有‘白马将军’之美誉。如今正是我汉中危急存亡之秋,主公何不摒弃前嫌,重用此人,令其出战,或可扭转战局,挽回我汉中‘一线生机’!”
张鲁闻言,这才想起帐下尚有如此一员猛将,顿时大喜,如同在绝望之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当即下令,火速召见庞德。庞德应召而来,张鲁亲自上前,对其厚加赏赐,言辞恳切地请求他出战退敌,并许以高官厚禄。庞德本就是“重义轻利”之人,感念张鲁的“知遇之恩”与“救命之德”(先前生病,张鲁曾派人医治),又见汉中危急,当即慨然应允,点起一万精兵,出城迎敌。
庞德率领一万汉中军,离开南郑城十余里,与曹军大营遥遥相对,摆开阵势。庞德一马当先,立马阵前,手提一口“西凉精钢大刀”,威风凛凛,高声搦战,其“挑战之气”直冲曹营。
曹操在中军帐中,早已通过探马得知庞德出战的消息。他当年在渭桥与马超大战之时,便亲眼见识过庞德的勇武,深知此人乃是西凉罕见的“虎将之才”,其“武道修为”与“沙场经验”皆是顶尖,心中早有“爱才收揽之意”。
于是,他立刻召集帐下诸将,嘱咐道:“诸位将军,如今出阵者,乃是西凉勇将庞德庞令明。此人原属马超麾下,武艺精湛,忠勇过人。如今他虽暂时屈身于张鲁帐下,但我料其必非久居人下之辈,其‘雄心壮志’尚未能得到施展。我素爱此等‘英雄豪杰’,欲得此人,为我所用。今日你等与之交锋,皆须手下留情,与其‘缓斗’,莫要赶尽杀绝。只需轮番上阵,不断消耗其‘体力与锐气’,使其渐渐力乏,待其‘疲惫之态’显露,便可设法生擒之。切记,不可伤其性命!”
众将领命。张合率先拍马出阵,与庞德战了数合,便依曹操之计,佯作不敌,拨马退回本阵。庞德初战得胜,“士气”略振。
紧接着,夏侯渊又出马挑战,与庞德战了十余合,亦是虚晃一招,退回阵中。庞德连胜两阵,更是“信心大增”。
随后,徐晃又出阵,与庞德战了三五十合,不分胜负,也诈败而退。
最后,曹营之中,号称“虎痴”的许褚,亦是拍马而出,与庞德大战五十余合!二人皆是“力量型猛将”,兵器碰撞之声,震耳欲聋,激荡的“气”劲四射!许褚虽勇,但谨记曹操“缓斗”之令,并未出尽全力,斗到酣处,亦是卖个破绽,退回本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