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将朵思大王,正在城中府邸饮酒作乐,忽闻城破,大惊失色,慌忙披挂上马,想要组织抵抗,却被乱军裹挟,最终死于魏延的刀下,其“侥幸之心”与“狂妄之念”皆化为泡影。蜀军将领依照孔明预先部署,各率兵马,分路追杀残敌,剿灭城中抵抗力量。
孔明不费吹灰之力,便成功夺取了坚固的三江城。他下令将城中所缴获的金银珠宝、粮草物资,尽数分赏给参与攻城的有功将士,以激励“三军士气”。那些侥幸逃脱的败残蛮兵,连滚带爬地逃回银坑洞,将三江城失守、朵思大王战死的消息禀报孟获。孟获听闻之后,大惊失色,心知三江城一失,蜀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捣自己老巢,其“惶恐之意”难以言表。
孟获正在寝食难安,焦头烂额之际,忽然有探马飞报,说蜀军主力已尽数渡过三江,如今正在银坑洞前下寨,军容鼎盛,杀气腾腾!孟获更是慌张得六神无主,手足无措。
便在此时,只听得屏风之后,传来一声清脆而自信的女子笑声:“哼!既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身为南中之王,如何竟这般没有智谋,畏首畏尾?妾身我虽然只是一介妇人,但也愿替大王披挂上阵,与那诸葛亮决一雌雄!”
孟获循声望去,只见从屏风后走出的,正是其妻祝融夫人。这位祝融夫人,乃是南蛮祝融部落的后裔,据传其血脉中流淌着上古火神祝融的“神火之气”,虽然年代久远,血脉之力已然稀薄,但她自幼便天赋异禀,不仅武艺高强,尤其擅长使用一种特制的“飞刀绝技”,据说能百发百中,刀出魂断,其“火焰刀意”凌厉非常。
孟获一见是祝融夫人,仿佛又看到了救星,急忙起身,躬身称谢道:“夫人若肯出手,何愁大事不成!”
祝融夫人嫣然一笑,其笑容中带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之傲气”。她当即披挂整齐,背上斜插着五把闪烁着寒光的柳叶飞刀,手中紧握着一杆丈八长的象鼻古月点金枪(此枪亦是祝融部落祖传,枪头雕刻有火焰图腾,能略微增幅使用者的“火性真气”),跨上一匹毛发赤红如火的卷毛雌性赤兔马,点起宗族之内最为勇猛的数百员猛将,以及五万名经过严格训练、能征善战的生力洞兵,浩浩荡荡地杀出银坑宫阙,前来与蜀军决一死战,其“昂扬战意”丝毫不逊于男子。
祝融夫人刚刚率军转过银坑洞的山口,迎面便撞见一支蜀军拦住了去路,为首一员蜀将,手持长枪,面容沉毅,正是蜀汉大将张嶷。他奉孔明之命,在此等候多时。
蛮兵见了蜀军,立刻训练有素地向两翼散开,摆开阵势。只见祝融夫人立马阵前,身姿英飒,背后五把飞刀在阳光下闪烁着致命的寒芒,手中丈八长枪斜指长空,坐下那匹卷毛赤兔马亦是神骏异常,不断地刨着蹄子,似乎也渴望着战斗。张嶷见对方主将竟是一位女子,而且气度不凡,其“惊讶之意”与“警惕之心”并存,暗暗称奇,不敢有丝毫小觑。
二人不再答话,同时催动坐骑,骤马相交。张嶷枪出如龙,直取祝融夫人咽喉,其“穿云枪意”凌厉。祝融夫人娇叱一声,手中丈八枪巧妙一拨,便将来势汹汹的一枪化解,随即枪势一转,如毒蛇出洞般,反刺张嶷胸膛。二人你来我往,枪来枪往,战在一处,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激起阵阵“气劲”四散。
战不数合,祝融夫人忽然卖个破绽,虚晃一枪,拨转马头,便向本阵方向败走,其“诱敌之意”十分明显。张嶷不知是计,又急于立功,见状大喜,立刻催马追赶上去。
正追之间,忽听得头顶风声呼啸,一道寒光闪过!张嶷心中一凛,暗道不好,急忙抬手用枪杆格挡。只听“哚”的一声闷响,那竟是一把锋利无比的飞刀!飞刀之力极大,虽然被枪杆挡了一下,却依旧去势不减,狠狠地扎中了张嶷的左臂!张嶷惨叫一声,只觉左臂一阵剧痛,鲜血瞬间染红了战袍,再也抓捏不住马缰,一个倒栽葱,翻身跌落马下,其“勇武之气”顿时受挫。
周围蛮兵见状,爆发出一阵震天的欢呼,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便将受伤的张嶷生擒活捉,捆绑起来。
蜀将马忠在后阵之中,听闻张嶷被擒,不由得大惊失色,急忙率领本部兵马,冲出阵来,想要救援。然而,为时已晚,张嶷早已被蛮兵押走。马忠抬头望去,只见那祝融夫人立马横枪,俏立于阵前,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笑容,其“傲然之意”尽显。马忠见同袍被擒,心中忿怒异常,也顾不得多想,催马便向祝融夫人杀去。
不料,他坐下那匹战马,似是受了某种惊吓,或是被蛮兵暗中使了什么手脚,忽然前蹄一软,“扑通”一声,将马忠重重地掀翻在地!未等马忠爬起,周围的蛮兵已如饿狼般扑了上来,将他也一并生擒活捉。
可怜张嶷、马忠二将,皆因轻敌冒进,或是不慎,先后被祝融夫人施展“飞刀绝技”与“绊马之术”所擒,双双被押解入银坑洞中,来到孟获面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