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期间,马成明在阎回电话之前,也接过一个电话,但是没有听见对方说话声音,对方就挂了,因此,阎、马二人成为本案的工作重点调查对象。
找到重要的目击者,对罪犯进行初步刻画
在银行斜对面有一个实惠酒痁,这酒痁旁边居住的一个张老师傅向走访的民警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案发当晚10点左右,他走出门外去看看刚买的一堆煤,因为是刚买的,他有点不放心。刚出门,他看见实惠酒店前面的路边有一高一矮两个人。
矮个的手推着一辆黑色自行车,和那个大个子一起向银行的方向走去,身高分别1.67米和1.75米左右。
当时令张老师傅生疑的是:那时从南边过来一辆汽车,两人看见车来后,急忙闪入路边的一个小巷子里,等车过后,两人又慢慢出来向前走着,明显是担心怕人看见。
约五、六分钟后,这两个人又转回来,这次自行车后座上显明放了一个麻袋,还是小个子推着,大个子将麻袋扶着,从酒店东边的巷口向南拐去。
当时,不远处还有一些人在跳舞,但张老师傅无法看清这两人的面部特征。
根据摸排和目前掌握的情况,专案组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罪犯为本地人,至少两人以上,20岁至40岁之间;二作案时间在下班时间四点三十分至十点左右;三有健卫20型口径枪;四至少罪犯中有一人与银行内部有关联。
最后,案件负责人确定了以枪找人的思路,对照上述四个条件,进行广泛细致地摸排。
于是,全县大规模的摸排开始了,三天后,有价值的线索出现。
【案发时间段,曾有三个电话打进值班室】
案发当晚5时至8时20分之间,曾有三个电话打入银行值班室:在六点左右,孙一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她见吃饭时间到了,可老孙一直没回来,而平时每次都在五时左右准时回家吃饭。所以,孙的妻子就打电话给值班室,想了解以下啥时候回来吃饭。
侦查员问当时是谁接的电话,又说的什么,孙的媳妇回忆,接电话的人她不熟悉,,对方问道:“你谁呀?”孙的老婆说:“找老孙。”那人问:“找老孙干啥?”孙的媳妇说:“吃饭。”对方道:“老孙不回去吃了,我们在这吃点快餐。”说完,就挂断了电话,事后得知,那时老孙已经被枪杀。
在八点差五分时,行长从外地办事回来,听自己的儿子说银行值班室没有亮灯,就和父亲说了,行长马上给值班室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是马成明接的,行长问道:“值班室怎么没有灯?”马说:“都睡了,没什么事。”于是,吴行长也就没有进一步追问。
那时,马成明还没有被打死。
八点二十五分,阎东阳的老婆向值班室打了一个电话,她在呼其丈夫三次无人回应时,往值班室打了个电话进行询问。当对方接电话后,明白说找阎东阳的,急冲冲地说:“一会就回来!”说完就把电话给撂了。
而这三个电话,居然没有一个人察觉到情况异常,更没有引起他们的警觉,并且有两家老公一夜未归,也没有人去银行反映,不过,如果当时有人只身前往银行,很可能同样会遭到枪杀。
案发当天下午,四人在打麻将时,马成明曾接到过一个奇怪的电话,可对方没有说话,这些迹象令人对马产生怀疑,很可能是同伙。
如果是同伙,那为什么又把他捆起来,将其打死,这似乎很难解释。
经过一个月的摸排,案情终于在12月14日这天,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而这天正是案件整整过去了一个月。
【关键的一颗臭弹】
当时,在划定区域的一个文化路派出所干警进行摸排时,有人反映一个情况:案发半年前,当地有个叫冯老二的男子,曾到一个名叫姜某的家里商谈过想买一支口径枪的事,但当时因姜某喊价过高,没有买成。
这名干警立即将此情况报给刑侦大队大队长黄健,黄健当即派出两组侦查员,一组暗中对冯老二进行查访,另一组对姜某秘密了解情况。
很快一个外号冯老二的男子浮出了水面,34岁,身高1.65米 ,出租车司机,符合罪犯中矮个子的体态特征。
经过对冯老二的社会关系的深入调查,一个名叫张郭均的男子一直和冯老二联系频繁,此人现在县工商银行从事业务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有机会和人行经常发生业务联系,而且此人身高1.73米,正好和张老师傅见过的高个子男人相吻合。
通过调取电讯部门二人的通话记录,在案发前后时段,两人联系频繁,而在案发当天,两人共通话三次,分别是清早,午后,以及午夜时段。
各种情况表明,二人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于是,指挥部马上派人把二者全天候地监视起来。
另外一组在对姜某的调查情况时,此人反映:他本人是个枪谜,他先后买过一支小口径短枪和一支健卫20口径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