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庭筠翻开看了看,顿时便睁大了眼睛,“怎么亩产这么少啊?那你说咱们收四成的军粮能收多少啊?”
范世奇摇了摇头,“这得看朝廷能给多少耕牛了,我们的地虽然多,但是人口对比地来说,还是少的,发下去的这些地,这些军户们可不一定能种的完呢。要是耕牛到位了,差不多就能多种一些,给军队上交四成是朝廷定的,但是最后执行,还是表哥说的算的。”
顾庭筠严肃的道,“大哥可不是会提高赋税的人。”
“我没说表哥会提高赋税,我只是在想,表哥可能会添加一些硬性的规定,要是军户们只布种永业田了,军田不布种了,到时候征收不上粮草,也很是让人头痛啊。他肯定会想办法的。只有保证了军队的粮草,不然等战事发生的时候,就只能征收民众的口粮了,那样做的话,势必会失去民心的。”
想想也是,永业田交租交四成,军田交租交七成,可是要收要不是制定规定的话,军户们全部对永业田精耕细作,对军田却粗耕烂种或者是不种,那军队以后收上来的粮食够干啥吃的啊。
顾庭越这几天一直在忙着这件事,他要制定一个规定,既能保证军队的供给,又能让百姓过的不必那么的艰难。
粮草从来都是军队最重要的物资,粮草只有充沛了,才能让将士们放心的去训练、去打仗。
赵富贵跟众士兵们聚到营区的时候,顾庭越下达的文书也到了顾庭筠的手里了。顾庭越想出来的法子很简单,他规定了军田的耕种不得低于十六亩,土地品质一样的情况下,军田和永业田的亩产不得相差超过二十斤。这个规定,简单粗暴的保证了军田的耕种数和平均的亩产。
第二天,桂花、葛洲和葛宋氏就出发去看看地里的情况了,地桂花不会看,便领着葛洲先上山捡些柴火去了。反正他们家的地就在山的脚下,等道砍完了柴火,下去找葛宋氏汇合,他们便可以回家了,反正凭他们家跟顾庭筠的交情,相信他是不会吭他们的。
桂花背着砍刀带着葛洲进了山了,“你捡掉在地上的干柴,我砍一些树枝,”
本来葛洲是想跟桂花说,他去砍柴的,但是对比了一下双方的身高,他便放弃了。桂花转找枯了的树枝子砍,她用巧劲,两三刀便能将枯树枝子给砍了下来。等俩人捆绑好了两捆柴火,便下山了。一路上他们俩遇到了不少在山上砍柴的人,毕竟刚安定下来,每家每户都缺粮少柴的。
都在屯子上刚定居了下来,大家谁都不认识谁的,看到两个小孩子背了这么多的柴火,大家也只是摇了摇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生计,小孩子也是需要劳动的。
看桂花和葛洲来了,葛宋氏便道,“看着地的分布,就知道顾家在照顾我们了,咱们家的地不像是别的家似的,东一块西一块的,咱们的地是一整片的。不过这地不好啊,这些地像是没种上几年的生地啊,”葛宋氏蹲在底下,伸手挖了一把泥土,放在手里搓了搓便道。
“姨婆,你好好的看看。”桂花就道。
葛宋氏已经沿着地头往里走了好久了,她是越走越心凉啊。她种了一辈子的地了,对土地最是熟悉不过的,这样的地,很难有好收成的。
现在地里有不少人家都在看地,有的甚至出动了全家出来看地,桂花家里是最冷清的,葛宋氏目前站的地方正是地界的地方,一个老汉也在看自己的地,就冲着这边喊道,“老姐姐,这是你家的地啊?”
葛宋氏大声的回道,“是啊,这是我们家的,这边的一大片都是。”
“哎吆,那挺好啊,你们家的地都连城一片了,这边是我们家的,以后还得请老姐姐多加照顾啊。”
葛宋氏苦笑道,“地就算连城了一片方便是方便,但没啥用啊,我已经走了大半天了,全部都是最下等的荒地,我这心里实在是慌啊。”
老汉走了过来,伸手挖了些泥土,在手里搓开了,泥土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他叹息了一声,“这土地确实太差了,我们家的比你们分到的要强一些的,起码还有些水分,看着像种了七八年的样子了,差不多属于中等的土地了,老姐姐你别着急,再往里边走走,说不定有好地呢。”
葛宋氏笑的勉强,“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家的是六十多亩地,总不能全部都是分的下等的地吧。”
桂花心里却有了不详的预感,顾庭筠和范世奇不通农事,说不定真的会自以为是的给她弄来这么一块差地过来的。
老汉看了葛宋氏身边的桂花和葛洲一眼,“老姐姐,这是你孙子和你孙女吧,怎么今天这么重要的事,只有你们祖孙过来了?你儿子呢?”
“这个不是我孙女,是我侄孙女,我儿子早死了,现在我跟孙子跟着我外甥过。家里只有他一个壮丁,他一大早就到营区了,我外甥媳妇在家看孩子,我就带着孙子和侄孙女来看看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