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石武馆之事后,顾渊的日子重归平静,每日除了指导锋刃队枪术,便是沉浸在自身的修炼之中。
关雪送来的益气丸,他并未服用,依旧依靠周家心法按部就班地打磨内息。
凭借着重生加持的根骨和悟性天赋,短短数日,他的周家心法便突破到了39级,周家枪也提升至38级,而威力更强的破锋枪法,更是精进到了57级。
除了枪法,顾渊也没落下箭术。
只是军营里统一配发的长弓,拉了几日,总觉得有些别扭。
并非弓不好,只是与他在现代箭道馆习惯使用的复合弓相比,这种传统长弓对力量、技巧乃至直觉的要求都高得多,用起来总差了点得心应手的感觉。
现代弓更讲究科学省力,而古弓则更纯粹,更依赖使用者自身的能力。
这日训练间隙,顾渊找到陆文远。“陆校尉,军中可有更好的长弓?”
陆文远正看着士兵们操练,闻言转过头:“哦?顾教头觉得这弓不趁手?”
顾渊点头:“想寻一把更合用的。”
陆文远了然:“军中制式长弓都是统一规格,虽坚固耐用,但要说顶尖,确实算不上。襄阳城能工巧匠辈出,兵器锻造更是闻名遐迩。城郊倒是有个怪脾气的匠师,姓铁,一手制弓绝活,不少军中将校都找他量身定做。只是他性子古怪,喜静,将铺子开在了城外十里坡,寻常人不一定能请动他。”
“多谢陆校尉指点。”
得了地址,顾渊便牵了匹马,独自前往城外十里坡。
远离了城内喧嚣,郊外空气清新,道路两旁是连绵的田野。
行至一处僻静山坳,果然见到数间不起眼的瓦房,院外没有招牌,只在角落里堆放着一些木料和兽筋,空气中隐约飘来桐油和木材的味道。
顾渊上前叩门,不多时,一个年轻的学徒探出头来,看到顾渊一身青衫,气质不凡,以为是哪家慕名而来的富家公子,脸上便带了几分不耐烦:“找谁?”
“寻铁师傅,陆文远校尉介绍来的。”顾渊报上名号。
学徒一听是厢军陆校尉介绍的,态度立刻变了,连忙打开院门:“原来是陆校尉的朋友,师傅在里面,您请进。”
院内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
一个身材敦实,面容黝黑,满脸虬髯的中年汉子正赤着上身,挥汗如雨地打磨着一张弓臂,正是铁匠师本人。
他抬头瞥了顾渊一眼,见他年轻俊秀,不像军伍中人,眉头便皱了起来。
学徒凑到铁匠师耳边低语了几句,铁匠师放下手中工具,用布巾擦了把汗,看向顾渊的眼神缓和了些,但语气依旧生硬:“陆校尉介绍来的?找我老铁何事?”
“想请铁师傅帮忙寻一把好弓。”顾渊说明来意。
学徒在旁边小声对顾渊解释:“俺师傅敬佩军爷,最烦那些游手好闲的世家子弟。您是陆校尉介绍来的,师傅肯定尽心。”
顾渊心中了然,这位铁师傅倒是个性情中人。
铁匠师听完顾渊对弓的要求——磅数要足,回弹要快,材质要韧,最好能适应各种天气。
他上下打量了顾渊几眼,似乎在评估他的气力,随后点点头:“要求倒是不低。跟我来,我这正好有几把,你看看合不合适。”
他带着顾渊来到屋后,打开一扇厚重的木门,露出通往地下的石阶。
地窖里光线昏暗,仅靠几盏油灯照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金属、桐油和冷冽的气息。
与外面简陋的瓦房截然不同,这里俨然一个小型的兵器库。
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种类繁多,寒光闪闪,每一件都透着沉甸甸的质感和精心保养的痕迹。
顾渊的目光并未在那些寻常制式兵器上过多停留,而是被几件独特的武器吸引。
他走到一柄悬挂的朴刀前,刀身宽厚,弧度流畅,刀背上隐约可见细密的叠锻纹路。
“这刀不错,重心靠前,劈砍有力,看这锻纹,至少是百炼钢。”他伸出手指,并未触摸,只是虚空比划了一下挥砍的轨迹。
铁匠师原本只是抱着“让这年轻人开开眼界”的心思,听到顾渊这句点评,动作不由一顿,黝黑的脸上闪过一丝诧异。
这小子不是光看个热闹,是真懂行?
顾渊又踱步到一排长枪前,目光落在其中一杆枪头造型奇特的枪上。
那枪头并非常见的柳叶或矛状,而是呈三棱形,尖端锐利,棱线分明。
“三棱破甲枪头,”顾渊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铁匠师耳中,“牺牲了一部分切割能力,换取极致的穿透力,专破重甲。只是对使用者的力量和技巧要求极高,寻常士兵难以驾驭。”
铁匠师脸上的诧异更浓了,这小子不仅认得兵器,连其优劣和使用条件都一清二楚。
他忍不住开口,声音依旧粗犷,但少了些许生硬:“看来陆校尉没介绍错人。你不是那些只知道花钱买样子的绣花枕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