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老儿果然有些手段。"诸葛诞用铁钳拨弄着炭火,火星四溅,"但陇右迟早是我囊中之物。我们假意攻打上邽城,实则在六盘山峡谷设下三万伏兵。那峡谷两侧山势陡峭如刀削,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是打伏击的绝佳之地。一旦汉军援军进入峡谷,就如同瓮中捉鳖,插翅难逃。"他的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汉军全军覆没的场景。
匈奴左贤王捋着胡须,哈哈大笑:"妙!妙!只要截断汉军援军,冀县就是一座孤城,早晚得落入我们手中。到时候,陇右大地将任我们驰骋!"他的笑声中充满了贪婪和野心。
与此同时,姜维的军帐内也是气氛凝重。摇曳的油灯下,姜维与一众将领围坐在沙盘前,眉头紧锁。斥候不断传来敌军的动向,每一条消息都让局势变得更加严峻。姜维仔细研究着诸葛诞的行军路线,突然发现了其中的蹊跷。"诸葛诞一向谨慎,此次却大张旗鼓地攻打上邽,这其中必有诈。"他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沙盘上的六盘山位置,"霍弋,你率三千骑兵佯装救援上邽城,行军时务必做出慌乱之态,旗号散乱,马蹄声杂乱,引敌军出击。记住,一旦敌军现身,立刻且战且退,将他们引入峡谷深处。但不可退得太快,也不能太慢,要让敌军觉得有机可乘。"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又转向另一位将领木尔丹:"你带两千羌人勇士从小路迂回到敌军后方,等他们主力出动,便烧毁粮草辎重。此次行动,时机最为关键,稍有差错,便会满盘皆输。"
霍弋领命而去。当他的骑兵接近六盘山时,寒风愈发凛冽,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队伍故意走得凌乱,军旗东倒西歪,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突然,一声号角划破长空,曹魏与匈奴的联军如饿狼般从峡谷中冲出,喊杀声响彻山谷。霍弋佯装不敌,率军后撤,途中故意丢弃一些粮草和兵器,让敌军以为汉军仓皇逃窜。诸葛诞见此,更加确信汉军毫无防备,当即下令全军追击,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踏入姜维设下的陷阱。
就在此时,木尔丹率领的羌人勇士悄悄摸到联军后方。他们穿着与夜色融为一体的黑衣,借着地形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敌军粮草营地。木尔丹举起火把,示意手下准备。当他看到敌军主力全部进入峡谷后,大手一挥,数千名羌人勇士手持浸透桐油的火把,点燃了堆积如山的粮草。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中,联军顿时大乱。正在追击的士兵们听闻后方起火,军心浮动,队伍开始出现骚乱。
姜维抓住时机,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杀出。汉军的强弩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巨大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
与此同时,预先埋伏在悬崖上的士兵们将捆绑着石块的藤蔓割断,巨石如流星般砸向峡谷中的联军。峡谷中狭窄的通道让联军根本无法展开阵型,士兵们挤在一起,成为了汉军的活靶子。惨叫声、哭喊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鲜血顺着峡谷的沟壑流淌,将脚下的土地染成暗红色。诸葛诞见势不妙,想要撤军,却发现退路已被霍弋截断。他望着周围死伤惨重的士兵,心中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他好不容易杀出重围,但此次伏击让他损失惨重,三万大军折损过半,短时间内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第三折 羌道奇兵破困局
六盘山之战后,诸葛诞改变策略,转而切断汉军的羌道补给线。羌道是陇右与西羌部落联系的重要通道,不仅是粮草运输的命脉,也是获取战马和战略物资的关键。
一旦被切断,汉军不仅失去了粮草和战马的来源,也会失去西羌部落的支持,局势将变得更加被动。诸葛诞派出精锐骑兵,伪装成商旅,混入羌道,专挑押运粮草的队伍下手。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汉军损失粮草过半,冀县城中开始出现饥民,军心也开始动摇。
寒风呼啸的深夜,姜维在军帐中来回踱步,油灯昏黄的光芒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在帐幕上摇曳不定。
他眉头紧锁,眼中布满血丝,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让他显得更加憔悴。"这样下去不行。"他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忧虑,"诸葛诞这是要困死我们。必须有人去夺回羌道,打通补给线。"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中诸位将领,最后落在了阿莱娜身上:"你熟悉羌道地形和羌人部落,带两千汉军和三千羌人勇士,夺回羌道。记住,不可强攻,要智取。羌道对我们至关重要,务必成功。"
阿莱娜坚定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必胜的决心:"将军放心,我定不辱使命。"她深知羌道的重要性,也明白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作为西羌部落的才女,她有信心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阿莱娜带着队伍悄悄出发了。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