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秋风渐起,卷着干燥的尘土在洛阳城外飞扬。远处的地平线上,一支黑压压的大军缓缓行进,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城门口早已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张望着这支凯旋的军队。几个小贩甚至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挤在人群中议论纷纷。
"看,那是大将军的旗帜!"一个卖饼的老汉指着远处兴奋地说道。
"大将军又打了胜仗回来,咱们洛阳可真是安稳啊。"旁边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
曹璟骑在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上,身披锦袍,腰悬宝剑,神情冷峻地注视着越来越近的洛阳城墙。他的目光扫过城墙上飘扬的旗帜,又落在那些面带笑容的百姓身上,心中微微一暖。
"至少……百姓们是安稳的。"他心中暗想。
然而这份慰藉转瞬即逝。一踏入洛阳城,他就知道,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又要开始了。
翌日清晨,洛阳城的街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青州刺史毋丘俭率领一千精锐骑兵风尘仆仆地赶到。这些青州骑兵个个身材魁梧,战马雄健,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这是哪来的军队?好生威风!"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惊叹道。
"听说是青州的毋丘使君回来了。"旁边一个老者眯着眼睛说道。
毋丘俭翻身下马,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抬头望向巍峨的宫墙,心中既期待又忐忑。他此次回京,除了例行述职,更重要的是想为被下狱的儿子求情。
"但愿子玉能念在往日情分上……"他心中默念,随即又摇了摇头,自嘲地笑了笑,"如今的大将军,还会念什么旧情?"
当夜,毋丘俭换了一身干净的官服,迫不及待地前往大将军府求见。府门前侍卫见他到来,恭敬地行礼,却伸手拦住了他。
"使君恕罪,大将军有令,今夜不见客,请使君明日中秋宴上再叙。"
毋丘俭眉头一皱,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焦躁:"我千里迢迢赶回,连儿子都见不到一面,他竟连面都不肯见?"
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深吸一口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既然如此,烦请转告大将军,明日下官定准时赴宴。"
侍卫拱手应下,目送毋丘俭转身离去。
走在回驿馆的路上,毋丘俭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夜风吹过,他忽然觉得洛阳的秋天竟比青州冷得多。
"明日……明日一定要想办法见到大将军。"他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洛阳皇宫内处处张灯结彩,金碧辉煌的殿宇在月色映照下更显壮丽。宫女们手捧果盘美酒,在廊间穿梭;侍卫们身着崭新的铠甲,在宫门前肃立。整个皇宫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
太后端坐在主位之上,难得展露笑颜。她看着满殿的文武百官,轻声对身旁的皇帝曹芳说道:"陛下,今日群臣齐聚,倒是一派祥和景象。"
曹芳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当他看到毋丘俭和曹璟等重臣时,紧绷的面容终于舒展了些:"母后说得是。有毋丘爱卿和曹爱卿这样的忠臣在,朕的江山应当无虞。"他说着,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似乎想要展现出一国之君的威严。
大殿中央,舞姬们正随着悠扬的乐声翩翩起舞。她们轻盈的舞姿引得群臣频频喝彩。侍从们端着美酒佳肴在席间穿梭,不时为大臣们斟满酒杯。
"来,毋丘大人,下官敬您一杯!"一位官员满面红光地举杯相邀。
毋丘俭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而美酒入喉,他却尝不出半点滋味。他的目光不时瞟向主座上的曹璟,只见对方正与几位大臣谈笑风生,时而举杯畅饮,时而开怀大笑,完全看不出任何异样。
"大将军今日兴致颇高啊。"身旁的同僚凑过来搭话。
毋丘俭淡淡地"嗯"了一声,心中却暗自叹息:"曹璟已经不是我过去认识的那个热血少年了。"他想起近日朝中的暗流涌动,握着酒杯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几分。
——————
宴席持续到月上中天。待群臣告退时,曹璟忽然唤来裴秀,低声吩咐了几句。裴秀快步走到毋丘俭身旁,恭敬地说道:"毋丘大人,雍王请您移步后苑兰亭一叙。"
毋丘俭心头一跳,面上却不露声色:"有劳带路。"他整了整衣冠,跟随裴秀向后苑走去。夜风拂过,带着几分凉意,让他方才微醺的酒意顿时消散了不少。
穿过几道回廊,远远望见兰亭中已点起灯火。曹璟负手而立,正在欣赏亭外的月色。
兰亭幽静,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将青石板路映得泛着冷光。四周竹林沙沙作响,偶有几片落叶飘入亭中,更添几分萧瑟之意。
毋丘俭整了整衣冠,手指不自觉地抚过腰间玉佩,那还是先帝所赐。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入亭中,向背对着他的曹璟深施一礼:"下官拜见大将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