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忽然笑了,她想起上周在老宅整理祖父遗物时,发现的那本泛黄的账本。1937年的那一页,祖父用那支钢笔写着:“今日烧毁三批不合格木料,虽亏银五十两,但心安。”当时她不懂,为何宁肯亏本也要毁掉辛苦做成的家具。
“陈教授,”她看向物理学家,“能不能让柜体呈现同一时间点的不同可能性?”
陈砚之愣了愣:“您是说……平行时空?”
“祖父常说,做家具和做人一样,每个选择都会长出不同的枝桠。”苏晓走到控制台前,调出苏承宗的影像资料,那是1949年拍摄的黑白视频,老人站在刚复工的工厂前,身后堆着准备运往北方的家具,“当年他拒绝和外商合作,坚持用国产木料,很多人说他傻。但如果他做了另一个选择呢?”
陈砚之调整了弦振动频率,屏幕上的参数开始疯狂跳动。三分钟后,柜体左侧出现了另一个版本的音乐盒——金属外壳,精密齿轮,却没有手工雕刻的花纹。
“这是在另一个时空里,您女儿成为商人后生产的量产款。”陈砚之解释道,“弦理论认为,每个选择都会分裂出平行宇宙,我们现在能捕捉到这些宇宙的信息碎片。”
苏晓久久凝视着两个音乐盒,忽然明白祖父为何要烧毁不合格的家具。那些木头里藏着的不仅是工艺,更是无数个可能的未来——选择偷工减料,未来就会出现开裂的桌椅;选择坚守品质,未来就会有代代相传的信任。
夜幕降临时,实验室的灯光调至柔和模式。苏晓让团队成员都先回去,只留下陈砚之和张师傅。她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小的木匣子,打开时,里面躺着半块雕花木板。
“这是1921年,祖父做的第一把椅子的残片。”她轻轻将木片放在投射区,“那年他刚满二十,从乡下到苏州城谋生,这椅子没卖出去,后来在战乱中烧坏了。”
木片进入柜体的瞬间,整个实验室突然安静下来。
正面视角里,木板呈现着刚做好的样子,雕花上还留着新鲜的凿痕,能看见年轻工匠的手汗在木头上留下的淡淡印记;侧面视角里,木板在1966年的仓库里,被白蚁蛀出细密的孔洞,却仍能辨认出“苏氏”的暗记;而在柜体最深处,木板竟完好无损地安在一把现代风格的椅子上,椅腿采用了最新的碳纤维材料,唯有那半块雕花木板,像时光的补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这是……”张师傅突然哽咽。
“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传承系列’。”苏晓轻声说,“用现代材料复刻祖父当年的设计,保留关键的木质部件。上周测试时,发现这半块残片的共振频率和新椅子完全吻合。”
陈砚之的眼镜反射着柜体的光芒:“这就是弦理论最神奇的地方——物质会记住自己的本源。就像这些木头,无论经过多少岁月,总会朝着最初的频率振动。”
苏晓走到柜体前,此刻从某个角度看,木片正处于她女儿的工作室里,孙女正用3D打印机复刻上面的花纹。小姑娘的马尾辫晃来晃去,像极了当年祖父学徒时的模样。
“张师傅,还记得您刚进师门时,祖父怎么教您看木材吗?”苏晓忽然问。
老工匠点头:“记得,他说要看年轮的走向,看树结的位置,就像看一个人的经历。”
“现在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了。”苏晓伸出手,指尖穿过柜体的感应膜,仿佛触摸到了不同时空的木纹,“祖父说‘好家具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现在我们让时间住进了家具里。”
实验室的钟声响了八下,老式挂钟的齿轮声与柜体的弦振动频率奇妙地重合。陈砚之看着监测屏上的波形图,突然低声道:“你们听,时间在唱歌。”
众人静默聆听,仿佛真的听见无数细微的声响在空气中交织——那是1921年的刨木声,1943年的钢笔写字声,1985年的高考铃声,2023年的3D打印声,还有2147年的齿轮转动声。
苏晓想起祖父账本最后一页的话:“木会腐朽,人会老去,但手艺里的光阴,永远活着。”她看着眼前的四维空间柜,那些从不同角度看见的时光碎片,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守住过去,而是让每个年代的光芒,都能透过时间的棱镜,照亮未来的路。
柜体里,那半块木片的所有状态渐渐融合成一道柔和的光。张师傅擦了擦眼睛,发现自己的手正和苏晓、陈砚之的手重叠在感应膜上,三个不同年代的人,此刻触摸着同一段光阴。
“明天开始量产测试吧。”苏晓收回手,指尖还残留着弦振动的微麻感,“先做一百个样品,送给那些守护传统工艺的老匠人。”
陈砚之点头:“我会调整参数,让柜体稳定在安全阈值。”
“不用完全稳定。”苏晓笑了,“留一点可能性,就像祖父说的,太完美的木头,反而长不出独特的纹理。”
当众人离开实验室时,月光透过高窗洒在四维空间柜上。从某个角度看,柜子里多出了一把摇椅,苏承宗正坐在上面,手里拿着那支钢笔,对着虚空说:“丫头,这家具做得不错,有我们苏家的样子。”
而在另一个角度,摇椅上坐着白发苍苍的苏晓,她正给重孙女讲着木头里的时光故事,阳光穿过柜体的玻璃,在地板上投下无数跳动的光斑,像极了散落的星辰。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大民富商苏半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