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二提议,“也许不用等山上援军到,我们就已经击败他们了!”
张顺刚说完,阮小二就摇头:“不行!”
“为何不行?”
张顺疑惑。
“你看看那匪徒的营地,虽然看似无防备,但这未必是个好时机。”
阮小二说道,“这些天他们多次攻击我们的船只,你觉得他们的战斗力如何?”
张顺沉思片刻,“水战能力一般,但弓箭、刀枪样样齐全,一半以上的喽啰都披着甲胄,也算绿林中不错的队伍。”
“这就对了,”
阮小二点点头,“这种对手,绝不能轻视。”
阮小二遥望岸边的营寨,沉声道:“若非有些手段,怎能让两千多人聚集于此,且半数以上装备齐整?”
张顺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二哥的意思是,这山寨看似松散,实则暗藏玄机……”
……
“有很大概率如此。”
阮小二分析道,“他们已围攻我们六七日,虽有三次进攻,却始终奈何不了我们。
你若置身此境,会如何应对?”
张顺脱口而出:“既然水中无法取胜,定会设法诱我们上岸。”
“一旦登岸,我们这些水军便如涸辙之鲋,毫无优势可言。”
说到这里,张顺猛然醒悟,“我明白了!这些人故意露出破绽,就是要引我们上岸。
若我们中计,他们切断退路,仅凭五百余人,怎敌两三千兵马!”
“正是如此。”
阮小二颔首道,“这只是我们的推测,但也极有可能属实。”
“即便我们遭遇意外也罢,可若因此丢失二十艘船的生铁,不仅愧对赵兄,更辜负梁山的信任。
当初下山时,赵兄特意嘱咐,务必将这批生铁安全送回,还要用来打造对抗官兵的武器。
这般重任在肩,哪怕存在一丝风险,我们也绝不能冒险!”
“二哥所言甚是。”
张顺点头附和,“是我太过鲁莽了,只顾发泄围困多日的怒火。”
"却把肩上的重任抛诸脑后。”
"放心,这笔账迟早要讨回来!"
阮小二凝视着远处岸边的营寨,语气冰冷:"算算时日,我们梁山的人马应该快到了,到时候自然会有我们的机会!"
"嗯,"张顺重重点头,"到那时,一定要让他们领教一下梁山的厉害!"
……
与此同时,
在清河岸边的营寨里,
正如赵言和朱武所料,这群胆大妄为、竟敢觊觎梁山水寨资源的人,确实是淮北王庆的手下。
原来,在王庆于江淮一带攻城略地时,发现官军的装备破旧不堪。
这个王庆是个野心勃勃之人,特别是当他意识到,在淮北攻下的每一座城池,当地的官员和士兵毫无战斗力,要么四散逃窜,要么干脆投降后,加之东京朝廷迟迟未有大的动作,这一切都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如今,他已从最初的占山为王,逐渐转变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甚至在条件成熟时,打算 ** 宋廷,自己坐上皇帝宝座。
然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王庆一边招揽淮西的绿林势力,自称淮西绿林盟主,一边加紧训练山寨中的士兵,不久便组建了一支近万人的精锐部队。
只是有了兵马,士兵们的盔甲和武器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王庆已在淮西攻下三四座城池,但城中守军的装备几乎与废品无异。
至于刀枪之类……
昔日兵戈陈旧不堪,破损严重,根本无 ** 常使用。
王庆当年正是凭借这批劣质装备,轻而易举攻陷了宋廷城池。
然而时移世易,风水轮流转,如今这些装备却成了他的心头之患。
王庆原是东京禁军出身,深知宋军装备的腐朽破败。
他发现淮西已无良品可寻,即便远至东京,多数禁军装备也不过尔尔。
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自行打造新装备,可招募铁匠虽易,获取生铁却困难重重。
淮西本无丰富矿藏,王庆四处寻找后,最终也如梁山一般盯上了徐州铁矿。
不过,与梁山用银钱结交官员、谋求长远发展不同,王庆依旧保留着江湖匪气,只想掠夺一番便走。
因他需坐镇淮西,无法亲往,遂命妻子段三娘带领两名将领——杜壆和柳元,率三千余部下前往徐州劫掠铁矿。
段三娘不仅是王庆的妻子,更是在淮西山寨中备受爱戴的王妃,她武艺超群,深得人心。
此次代夫出征,另两位将领各有所长:杜壆心思缜密,柳元勇猛善战。
接近徐州后,杜壆提议派小队潜入铁监探查虚实,以防意外。
待探子回报,三人得知徐州铁监管理十余座矿山,矿工总数达数万。
这些人全靠采矿维生,顿时陷入困境。
段三娘率众进攻铁矿的消息传来,矿工们迅速组织起反抗。
尽管段三娘手下三千精锐已是淮西寨的强兵,但面对数倍于己的矿工仍显不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