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这些年,我总在盼,盼着能从街道居委会那感受到哪怕一丝党的温暖,可盼来盼去,心里积攒的只有越来越浓的凉。
这凉不是一时的寒,是漫漫长夜里一点一点渗进骨子里的冷,从老娘去世那天起,到孩子毕业参加工作,再到老婆退休、我自己也快要迈进退休的门槛,这份凉早已把我的心彻底冻透了。
还记得老娘走的那年,她八十多岁的身体本就虚弱,又赶上冬天降温,突然就病得下不了床。
那时候我既要跑医院照顾老娘,又要去养老院看望老婆,还要操心正在上学的孩子,家里的积蓄像流水一样往外花,我实在撑不住了,又一次找到街道居委会,想问问能不能申请点临时救助。
可负责的人还是那副冷冰冰的样子,说 “你这情况不符合救助标准”,任凭我怎么说老娘的病情有多危急,家里的日子有多难,他们都不为所动。
最后老娘还是走了,走的时候,我连一件像样的寿衣都差点买不起,那一刻,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想到街道居委会的冷漠,我心里的凉第一次那么刺骨 —— 原来在他们眼里,老百姓的生死难关,根本不值一提。
后来孩子毕业了,到处找工作,屡屡碰壁。
那时候我听说街道有就业帮扶政策,能给年轻人推荐岗位,我又抱着希望跑了过去。
可工作人员只是随手给了我一张招聘信息表,说 “你让孩子自己看看,有合适的就投简历”,至于后续的帮扶、对接,连提都没提。
我陪着孩子一家家公司跑,一次次面试,看着孩子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焦虑的样子,我又想起了街道居委会的敷衍,心里的凉又多了几分 —— 他们嘴里的 “帮扶”,不过是应付差事的摆设。
再后来,老婆到了退休的年纪,因为之前常年卧病,社保缴纳有几个月断了,我去街道社保窗口咨询怎么补缴,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扔出一句 “自己查政策去,网上都有”,连一句具体的指引都不肯给。
我一个没怎么上过网的人,对着电脑屏幕查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只能又跑了几趟街道,才勉强问清楚流程。
而我自己,眼看着也要退休了,这些年在生活里摸爬滚打,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可从街道居委会那里,我从来没得到过一次真正的帮助。
日子一天天过,我也慢慢想明白了很多事,得出了一个刻在骨子里的结论:人这一辈子,千万不要有困难,因为真遇到困难了,找谁也不行,能靠的只有自己。
那些年,我白天在工地上拼命干活,晚上还要回家照顾老母亲和孩子,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候,也想过放弃,可一想到家里的担子还得我扛,就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别人都说 “人犟损财,马犟损力”,可我知道,如果人没有这份不服输的毅力,不管办什么事都难成大器。就像我为了给老婆补缴社保,哪怕跑十趟街道,也没放弃,最后不还是办成了?
我也终于明白,能让人成熟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一场场刻骨铭心的经历。
年轻时我总以为,遇到事找政府部门就能解决,可这些年的遭遇让我看清了现实;能让人回头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撞过的那些南墙。
我一次次找街道居委会求助,一次次被拒绝、被敷衍,这些 “南墙” 让我彻底明白,别指望别人能帮你,只有自己站直了,才能渡过难关。
现在的社会,好像就是这样一种风气:没有关系,就没有人在意你;没有人脉,就没有人关心你。
你日子过得再难,只要没 “后台”,就没人会把你的困难放在心上;而那些有关系、有人脉的人,哪怕日子过得滋润,也能轻易得到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帮助。
我早已不对街道居委会抱有任何期待,心里的那份凉,也成了岁月里一道抹不去的印记。
只是偶尔想起这些年的经历,还是会忍不住感慨:要是这社会能多一点公平,多一点温暖,老百姓的日子,是不是就能好过一点?
这些年看着身边的人和事,我总在琢磨,为啥现在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差?想来想去,觉得症结主要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的法律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就算有法律,有些刑法的力度也不够大,这就让不少人心存侥幸,抱着 “试试无妨” 的态度去做那些违法犯罪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