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的人击鼓呐喊着跟在后面,老弱之人都敲打着铜器制造声响,声音震天动地。燕军吓得大败而逃。齐人杀了骑劫,乘胜追击,所经过的城邑纷纷背叛燕国,重新归属齐国。田单的兵力越来越多,一路乘胜追击,燕军一天天败退,一直退到黄河边,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都被收复了。于是田单从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襄王立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生下太子田建。太史敫说:“女儿没通过媒人,自己就嫁人了,这不是我家的种,玷污了我的门楣!”他终身都不见王后,而王后也没有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去为人子女的礼节。
赵王把观津封给乐毅,对他很尊重宠爱,以此来震慑燕国和齐国。燕惠王派人去责备乐毅,同时又向他道歉说:“将军您误听了别人的话,以为和我有矛盾,就抛弃燕国投奔赵国。您为自己考虑是可以的,但您又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您的知遇之恩呢?”乐毅回信说:“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阖闾采纳,吴国的势力一直扩展到郢都;夫差却不认同伍子胥的意见,还把他装在皮袋子里扔到江里。吴王不明白伍子胥的远见卓识可以立功,所以把他沉江也不后悔;伍子胥没能早早看出君主度量不同,所以直到被扔进江里还死不瞑目。让自己免于灾祸,建立功业,彰显先王的功绩,这是我最好的打算。遭受诋毁侮辱,败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面临大罪,却想侥幸获利,从道义上来说,我不敢这么做。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交情断绝,也不会说对方坏话;忠臣离开本国,也不会去洗刷自己的名声。我虽然不才,但也多次受教于君子。希望您能明白我的心意!”于是燕王又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乐毅也依旧和燕国保持往来,最后在赵国去世,谥号望诸君。
田单担任齐国相国,有一次路过淄水,看到一位老人涉水过河,冻得不行,上岸后都走不动了。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衣给老人穿上。齐襄王看到后很不高兴,说:“田单对人这么好,是不是想夺取我的国家?不早点想办法,恐怕会有变故。”他左右看看没人,这时岩下有个穿珠子的人,襄王就把他叫过来问道:“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那人回答:“听到了。”襄王又问:“你觉得该怎么办?”那人说:“大王您不如把这变成自己的善举。您嘉奖田单的善举,下令说:‘我担心百姓挨饿,田单就收留他们给他们吃的;我担心百姓受冻,田单就脱下皮衣给他们穿;我忧虑百姓的劳苦,田单也同样忧虑,很合我的心意。’田单有这样的善举,您嘉奖他,田单的善举也就成了您的善举。”襄王说:“好主意。”就赏赐给田单牛和酒。过了几天,穿珠子的人又来见襄王说:“大王您上朝的时候,应该把田单召到朝堂,给他作揖,亲口慰劳他。然后发布命令,寻找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收容救济他们。”襄王照做了,还派人到街巷里去听,听到大夫们相互议论说:“田单爱护百姓,这都是大王教导有方啊!”
田单向齐襄王举荐了貂勃。齐襄王有九个宠臣,他们想陷害安平君田单,就一起对齐襄王说:“燕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楚王派将军率领一万人来帮助齐国。如今国家已经安定,为什么不派使者去感谢楚王呢?”襄王问:“你们觉得谁合适去?”这九个人都说:“貂勃可以。”貂勃出使楚国,楚王热情款待他,还留他喝了几个月的酒,没让他回来。这九个宠臣又一起对齐襄王说:“貂勃一个人能让万乘之君的楚王挽留他,不就是因为他倚仗田单的权势嘛!况且田单和大王您,君臣之间没什么区别,上下也没有界限。而且他心怀不轨,对内安抚百姓,对外怀柔戎狄,礼待天下贤士,他肯定有不臣之心,希望大王您明察!”过了几天,襄王说:“把相国田单叫来!”田单摘了帽子,光着脚,袒露着上身进宫,退下后还请求死罪。过了五天,襄王说:“你对我没罪。你尽你的臣子之礼,我尽我的君王之礼就行了。”
评论
这段历史跌宕起伏,以田单复国为主线,生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军事谋略、君臣博弈与人心向背的复杂图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智慧与现实启示:
- 军事谋略的巅峰对决:田单凭借卓越的智谋实现逆风翻盘。他先是利用“铁笼护轴”的细节展现未雨绸缪的远见,后以“神师降临”“反间乐毅”“劓降卒激民愤”“掘墓焚尸怒十倍”等连环计,巧妙利用心理战瓦解燕军斗志、凝聚齐人抗敌决心。最终以“火牛阵”这一奇袭战术,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证明在战争中谋略与士气往往能扭转实力差距。
- 君臣关系的微妙博弈:燕昭王与乐毅堪称“明君贤将”的典范。昭王力排众议,以“封王”之举展现对乐毅的绝对信任,换来乐毅的忠诚与齐国七十城的战绩;而燕惠王因猜忌临阵换将,导致功亏一篑,印证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重要性。反观齐国,齐襄王对田单从猜忌到接纳,在“贯珠者”的点拨下,学会将臣子的善举转化为君主的恩德,展现出君主平衡权力与人心的智慧。
- 人格魅力与政治伦理:乐毅面对燕昭王的信任与齐王之位的诱惑,坚守忠义“以死自誓”;遭离间后虽奔赵,却仍以书信表明心迹,维护先王知遇之恩,诠释了“忠臣去国,不洁其名”的高尚品格。田单解裘衣人的善举,既体现其爱民如子的情怀,也引发君主的猜忌,折射出臣子功高震主时的生存困境,以及在权力场中德行与权谋需平衡的复杂现实 。
- 民心向背的决定性作用:乐毅伐齐初期“镇新民”的怀柔政策,使齐地迅速归附;但后期燕军在骑劫指挥下的暴行(如劓降卒、掘冢墓)激起齐人同仇敌忾,民心彻底倒向齐国。田单正是抓住这一关键,通过激发民众的愤怒与斗志,实现复国大业,深刻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
这段历史宛如一部精彩的权谋大戏,既展现了个人在乱世中的智慧与抉择,也揭示了国家兴衰背后的政治逻辑与人性本质,对理解权力运行、军事策略与道德伦理具有深远意义。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