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前三年:诸事纷纭的西汉时光
汉文帝前三年(公元前177年)
冬天十月丁酉日是月底,发生了日食。
十一月丁卯日又是月底,再次发生日食。
汉文帝下诏说:“之前我让列侯们回到自己的封国,有些人找借口还没动身。丞相是我看重的人,就请丞相为我率领列侯们回到封国吧!”
十二月,汉文帝免去丞相周勃的职务,让他回封国去。乙亥日,任命太尉灌婴为丞相,同时撤销太尉这个官职,把太尉的职责归到丞相那里。
夏天四月,城阳景王刘章去世。
当初,赵王张敖向汉高祖献上一位美人,美人得到宠幸后怀了孕。等到贯高谋反的事情败露,这位美人也受牵连被关押在河内。美人的弟弟赵兼通过辟阳侯审食其向吕后求情,吕后因为嫉妒,不肯向汉高祖说明情况。美人已经生下孩子,心中怨恨,就自杀了。官吏把孩子抱来给汉高祖,汉高祖很后悔,给孩子取名为刘长,让吕后抚养他,把孩子的母亲葬在了真定。后来刘长被封为淮南王。
淮南王从小就没了母亲,一直依附吕后,所以在汉惠帝和吕后掌权的时候,他没遭遇什么祸患。但他心里一直怨恨辟阳侯,觉得辟阳侯没有在吕后面前极力争取,才导致他母亲含恨而死。汉文帝即位后,淮南王自认为和皇帝关系最亲近,就变得骄横傲慢,多次不遵守法令,汉文帝常常宽容他。这一年,淮南王进京朝见,跟随汉文帝到皇家园林打猎,和汉文帝同坐一辆车,还常常称汉文帝为“大哥”。淮南王很有才能和力气,能举起大鼎。他就去拜见辟阳侯,从袖子里拿出铁椎砸辟阳侯,还让随从魏敬把辟阳侯给杀了。然后他跑到皇宫前,袒露上身向汉文帝请罪。汉文帝被他为母亲报仇的心意所感动,就赦免了他,没有治罪。当时,薄太后、太子以及大臣们都有点害怕淮南王。淮南王因此回到封国后更加骄横放纵,出行时像皇帝一样清道戒严,还使用和皇帝一样的规制。袁盎劝谏说:“诸侯太骄横,肯定会出乱子。”汉文帝没有听从。
五月,匈奴的右贤王侵入并占据了河南地区,侵犯抢掠上郡为汉朝守卫边塞的蛮夷部落,杀害掳掠百姓。汉文帝前往甘泉宫。派丞相灌婴调发八万五千战车和骑兵,到高奴攻打右贤王,还调发中尉所属的步兵归卫将军指挥,驻扎在长安。右贤王最后逃出了塞外。
汉文帝从甘泉宫前往高奴,顺便到了太原,接见以前的大臣,都给了赏赐,还免除晋阳、中都百姓三年的田租。在太原停留游玩了十多天。
当初,大臣们诛杀吕氏家族的时候,朱虚侯刘章功劳特别大。大臣们曾许诺把赵国的全部土地封给朱虚侯,把梁国的全部土地封给东牟侯。汉文帝即位后,听说朱虚侯和东牟侯当初想拥立齐王为帝,就降低了他们的功劳评定。等到封皇子的时候,才从齐国割出两个郡封给他们做王。刘兴居觉得自己功劳被剥夺,心里很不痛快。听说汉文帝到了太原,以为皇帝要亲自去攻打匈奴,就趁机发兵造反。汉文帝得知后,召回丞相和出征的军队,都回到长安,任命棘浦侯柴武为大将军,率领四位将军、十万大军去攻打刘兴居;任命祁侯缯贺为将军,驻扎在荥阳。秋天7月,汉文帝从太原回到长安。下诏说:“济北的官吏和百姓,在朝廷军队没到之前就自行安定,或者带着军队、城邑投降的,都赦免他们,恢复他们的官职爵位;参与刘兴居造反又回来的,也赦免。”8月,济北王刘兴居兵败自杀。
当初,南阳人张释之担任骑郎,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就想辞官回家。袁盎知道他有才能,就推荐了他,张释之当上了谒者仆射。
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上虎圈,汉文帝向上林尉询问登记各种禽兽的册子。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盼,一个都答不上来。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汉文帝问的关于禽兽册子的问题很详细,想借此考察上林尉的能力。啬夫对答如流,说个不停。汉文帝说:“官吏不就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真是没用!”于是下诏让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过了一会儿上前说:“陛下觉得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汉文帝说:“是忠厚的长者。”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呢?”汉文帝又说:“也是忠厚长者。”张释之说:“绛侯和东阳侯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人说起事情来,都不怎么会表达,难道要学这个啬夫,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吗!而且秦朝任用那些舞文弄墨的官吏,他们争着以办事迅速、苛刻审查来显示自己的才能。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只注重表面文章,没有实际内容,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国家逐渐衰败,最后土崩瓦解。现在陛下因为啬夫能言善辩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跟风,都去争着耍嘴皮子,而没有实际才能。下面的人受上面的影响,比影子和回声还快,所以陛下的举措不能不慎重啊。”汉文帝说:“说得好!”就没有任命啬夫。汉文帝上车后,让张释之陪乘。在慢慢行驶的路上,汉文帝问张释之秦朝的弊端,张释之都如实回答。回到宫中,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公车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