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黓涒滩到玄黓敦牂,一共十一年。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这一年依旧忙得脚不沾地,各种大事轮番上演!
冬天十月,汉武帝跑到雍地,祭祀五帝;回来后,又祭祀太一神,还顺便拜了拜德星,主打一个虔诚。
到了春天正月,公孙卿又来“画饼”,说:“我在东莱山见到神人啦,好像说想见皇上!”汉武帝一听,立马跑到缑氏城,还把公孙卿封为中大夫,接着马不停蹄赶到东莱,在那儿住了好几天,结果啥神人也没见着,就看见几个巨大的脚印,硬说这是“大人迹”。但汉武帝不死心,又派了上千号方士,满世界找神怪、采灵芝,这求仙的执着劲儿也是没谁了。当时正闹旱灾,汉武帝这趟出来也没啥正当理由,就跑去万里沙祈祷求雨。夏天四月,回程路上还顺便祭祀了泰山。
想当年,黄河在瓠子决口,二十多年都没堵住,梁、楚地区深受其害。这一年,汉武帝派汲仁、郭昌两位大臣,征调几万人去堵瓠子的决口。汉武帝从泰山回来后,还亲自跑到决口处,把白马、玉璧沉到河里祭祀河神,下令让群臣和随从官员,从将军以下都得背柴草,最终把决口填平了。他还在上面修了一座宫殿,叫宣防宫。又引导黄河水往北分成两条水渠,恢复了大禹治水时的河道,梁、楚地区这才恢复安宁,不再受水患困扰。忙完这些,汉武帝才回长安。
这一年,汉武帝开始允许越地的巫师祭祀上帝和各种鬼神,还引入了用鸡骨占卜的方法,也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多一种求神拜佛的方式,就能离神仙更近一步。
公孙卿忽悠说“仙人喜欢住高楼”,汉武帝马上安排,在长安建了蜚廉观、桂观,在甘泉宫建了益寿观、延寿观,让公孙卿拿着符节,备好祭品,等着神仙大驾光临。后来又建了通天茎台,在下面摆放祭祀用具,还翻新了甘泉前殿,扩建了一堆宫殿,就盼着神仙能来住,这基建狂魔属性拉满。
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全盛的时候,曾把直番、朝鲜纳入管辖,设置官吏,修筑防御工事。秦朝灭燕后,这里就成了辽东郡的外围边境。汉朝建立后,觉得这地方太远不好守,就重新修缮了辽东原有的边塞,以浿水为边界,归属燕国。后来燕王卢绾造反,逃入匈奴。燕人卫满带着一千多亡命之徒,梳着蛮夷的发髻,穿着蛮夷的衣服,向东逃出边塞,渡过浿水,住在秦朝废弃的空地上,逐渐收服了真番、朝鲜的蛮夷部落,还有不少从燕国逃过去的人,在那儿称王,定都王险城。到了汉惠帝、吕后时期,天下刚安定,辽东太守就和卫满约定,让他做汉朝的外臣,负责管理塞外蛮夷,别让他们侵扰边境;要是有蛮夷首领想入朝拜见天子,也不许阻拦。靠着这个约定,卫满用武力和财物,把周边的小部落都收拾得服服帖帖,真番、临屯都成了他的小弟,地盘扩大到方圆几千里。王位传到卫满的孙子卫右渠时,他招揽了越来越多从汉朝逃过去的人,自己却从来不来朝见;真番等周边国家想上书拜见天子,也被他拦着不让去。元封二年,汉朝派使者涉何去警告卫右渠,可他根本不听。涉何离开朝鲜,走到边界浿水边时,让车夫刺杀了护送他的朝鲜裨王长,然后渡河,快马加鞭逃回汉朝,还跟汉武帝报告说:“我杀了朝鲜的将领!”汉武帝觉得这事儿听起来挺威风,也没追究真相,直接封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这边气炸了,发兵突袭,把涉何杀了。
六月,甘泉宫的房间里长出了九茎灵芝,汉武帝一高兴,下令大赦天下,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觉得这灵芝就是神仙显灵了。
汉武帝正为旱灾发愁呢,公孙卿又来忽悠:“黄帝那时候,封禅之后就大旱,连着旱了三年,这叫‘乾封’。”汉武帝一听,赶紧下诏:“天旱,难道是因为我封禅,老天要‘乾封’吗?”
秋天,汉武帝在汶上修建了明堂,也不知道这新建筑是不是又和他求仙的大业有关。
为了收拾朝鲜,汉武帝招募天下犯了死罪的人充军,派楼船将军杨仆从齐国渡渤海,左将军荀彘从辽东出兵,准备教训一下朝鲜。
之前,汉武帝派王然于去滇国,想用汉朝灭掉南越、平定南夷的军威,吓唬滇王,让他入朝称臣。滇王手下有几万人马,他东北方向的劳深、靡莫两个部落,和滇王是同姓,互相扶持,根本不把汉朝使者放在眼里,还多次侵犯汉朝的使者和官兵。于是汉武帝派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征发巴、蜀两地的军队,把劳深、靡莫灭了,大军直逼滇国。滇王一看这阵仗,直接举国投降,请求汉朝设置官吏,自己也愿意入朝。汉武帝就把这儿设为益州郡,赐给滇王王印,让他继续管理当地百姓。
这时候,汉朝灭掉南越、东越,平定西南夷,新设置了十七个郡。这些新郡按照当地的旧习俗治理,不征收赋税。南阳、汉中以南的各郡,根据地理位置,负责给新郡的官吏、士兵提供粮食、财物、传车以及车马用具。但这些新郡时不时就有人造反,杀汉朝官吏,汉朝只能从南方征调士兵去平叛,一年得派一万多人,所有费用都得靠大农令解决。还好大农令靠着均输法、盐铁专卖等政策增加赋税收入,才勉强撑得住。不过军队经过的地方,当地只能尽力供应物资,不让军队缺东西,但也顾不上是不是违反了赋税制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